这本书着重研究人们理性选择及其货币和商业的结果
阐述了经济学规律如何作用于个体选择和社会的积累
可以帮助普通人建立思维框架,养成边际思维,沉没成本归零,结果优于动机等经济学的思维习惯
经济学不是殿堂学问,而是柴米油盐,日常选择,是让一生过的从容,富足的人生必修课
与经济相关联的始终是围绕着,人,资源,制度,三个一整体进行考量的
将自己教授的学科视作基地而非堡垒。他们要做的是从基地出发去探索其他学科,而不是蜷缩在堡垒中享受无忧的生活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决策。普通人的决策如果出现失误,只影响其个人的得失。但公共政策的不当,就不仅影响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制定法律和政策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决策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理性决策的学科,它对指导我们做个人决策也许作用有限,但对公共决策的制定很有价值
这是因为,公共决策的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不同看法,既可能源于认识水平,也可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就认识而言,不仅取决于立法者和政府官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而且也依赖于普通大众的认识,这在民主化的社会尤其如此。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分析法律和政策的后果,从而避免制定出事与愿违的公共政策;
就利益而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人们看清那些隐藏在“公共利益”背后的私利动机,从而减少公共政策被利益集团俘虏的可能性。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我们只能在同的选择中权衡
人们在个人决策时比较容易理解“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考虑公共福利提供等问题时,却很容易忘记这一点。
社会协作的重要性
人人都对交通再熟悉不过,但几乎没人将它视为协作系统。
实际上,我们对协作的依赖,远超对通常所谓“经济商品”的依赖。
如果没有鼓励协作的各种社会制度,我们就不可能享受文明的好处。
社会制度是社会运行的基础,规范成员的行为,组织、管理、分配社会资源
社会协作如何发生
我们个体仅拥有极为有限的信息,且仅关心自己的利益,然而我们得到的结果并非一团混乱,而是令人惊叹的充满秩序、生产力充沛的社会
为什么会这样
所有社会现象都产生于个体的行动和相互作用,而个体根据行为给自身带来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进行选择。
社会分工一经确立,个人的劳动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需求的极小部分,其他部分的需求须用自己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与他人交换获取。
于是,所有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都成为一定程度的商人,而社会本身也就转化为商业社会
通过相互调整达成协作
经济学理论认为,你的选择、计划会改变他人的机会;
人际互动使各种选择的净收益不断变化,人们再根据这些变化不断互相调整,从而完成社会协作的过程
个体选择导致净收益的变化,而协作就是不断根据净收益变化互相调整的过程
说耕耘增加了自然的产出力,不如说它支配了自然的产出力合适。有大部分工作都是人工不能完成的,只有依赖大自然
制造者的资本应该留在国内,这一点比较重要。因为,如果国内有这种资本,那么它必然能在较大程度上推动本国的生产性劳动量、增加本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价值。
但是,这并不代表境外制造者的资本就对本国没有效用了
如果一国资本不足以同时兼营农业、制造业和零售业,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农业投资越大,越能增加国内的生产性劳动量,并能更多地增加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价值。
其次就是制造业,效果最小的是投在出口贸易上的零售业资本
如果一国的资本不足以兼营这三种事业,那么其富裕程度就没有达到自然允许的极限
国内全体人民的资本,即一国的总资本,也和个人的资本一样有限度,往往只够用于某几个方面。增加个人资本和国民资本的方法,都是节省收入,不断积蓄。
两个以上的人“合作”,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把脑袋凑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比自己一个人去想主意要多得多、好得多。
人的行为基本上是理性的,每个经济个体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少承担甚至不承担成本。
人们总是喜欢免费午餐,因为理性的人总是希望让别人为自己支付午餐费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摆脱“囚徒困境”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市场经济。价格、利润、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
反市场化的舆论很有市场。市场经济确实有不少弊病,其中最大的弊病是:当你能享受到它的好处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点;
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优点在什么地方
学一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少一些合法但不合理的游戏规则。
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探索优化过程和交换过程背后的逻辑,在于研究教室以外的真实世界中的买家和卖家如何协调彼此的计划
少即使多,少却精,多却杂,少可以成为体系,多则有时难以决策。
正如一个人一生不必掌握十八班武艺,择其一门专研便已是一生之幸。
少即是多亦可理解为先博后渊,少可建立于多之上,最终形成的自身的见识和观点,自身的学习和处事之道。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