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多半是陷入了“受害者”模式

(点击即可收听音频)

生有很多身不由己,但人生又有什么不是因为自己才有的呢?很多事情,换个角度去看,换个方式去想,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今天和您聊一本书,当然,书名就藏在今天的文章里。

与您分享文章: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多半陷入了“受害者”模式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逛街吃饭时,全程抱怨吐槽,家人同事工作无一例外,这些人讲话喜欢用以下句式:

“就是因为他,如果不是……我早就……”

“那个时候我还小,所以……”

“他怎么可以这样!”

“他都这样做了,我们只好……”

 ……

他们总觉得世界不公平,别人做的不对,TA受到了伤害,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作者古典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受害者”模式

图片[1]-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多半是陷入了“受害者”模式

 什么是“受害者”模式

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也希望远离不开心、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这一切是谁在把握呢?是谁让你不开心?借鉴一下《拆掉思维里的墙》书里的一个故事。

司机身上的按钮

有一次坐飞机回北京,晚上12 点到达北京3 号航站楼。我在冰天雪地里终于等到出租车,把包往里一扔就钻了进去。司机师傅很紧张:“到哪儿?”我说:“中关村。”司机师傅挺开心,说:“中关村还行,我昨天大半夜排队20 分钟拉了一个活儿,一问去哪儿?——望京!我今天一直郁闷着。”

我问师傅:“如果我家在南五环,你还不得高兴死。”师傅笑:“那可不!”我对师傅说:“你身上是不是有一个按钮,一个写着开心,一个写着不开心。上来望京的乘客按一下不开心,你就郁闷一天;上来中关村的乘客按一下开心,你就开心一天呢?”司机师傅说:“有点儿意思。”

就像故事中提到的那位司机师傅一样,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身上都有这样的按钮,让别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的生活经常失控。

他们的心智模式是:是外界、别人在掌控我的生命,是他们导致我现在的状态。他们习惯把痛苦和快乐放在别人手中,有的时候是交给家人、上司,有的时候是交给朋友、同事,还有的时候是交给过去的自己。我们称这种人为“受害者”

图片[2]-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多半是陷入了“受害者”模式

为什么“受害者天堂”模式让人上瘾?

在生活中,很多人希望成为一个掌控自己命运的人,但最终却还是一个自怨自艾的受害者。为什么我们对受害那么恋恋不舍?事实上,大部分受害者都挺享受这个过程的,因为受害者其实有不少隐秘的好处。

“受害者天堂”的第一条法则: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广东人有一句俗语叫作“阿屎唔出赖地硬”,后来,网上有人将其改为“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这句话在“受害者天堂”被奉为绝对真理。

因为奉行这个“真理”,“受害者天堂”的人从来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当然,他们也没有做成过任何事情。他们活得非常轻松,不需要承担责任,只要编故事就好了!这些故事一开始比较真实,后来慢慢地加入夸大、情绪化的,甚至是虚假的元素。受害者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故事里,慢慢地,自己也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老师不好、老板变态、老婆不可爱的世界。

图片[3]-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多半是陷入了“受害者”模式

“受害者天堂”的第二条法则:安心做坏事

《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戴尔·卡内基曾经写信给辛辛监狱(美国最臭名昭著的罪犯关押地)的监狱长刘易斯,希望研究一下那些犯重罪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罪行的。他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在辛辛监狱中,几乎没有哪个罪犯会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和你我一样,同样是人,他们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例如,他们为什么要撬开别人的保险柜,为什么会开枪打别人。

尽管他们这种反社会行为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是他们大多数人都有意识地以一种错误的逻辑来为自己辩护,并且他们都坚信自己不应该被关进监狱。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做坏事的人都拥有一个完美的受害者故事,这让他们做坏事的时候心安理得。

“受害者天堂”的第三条法则:让我们一起分享“凄惨故事会”

“受害者天堂”里的人有一个共同嗜好:迷恋受害者的故事。曾几何时,许多地方电视台都有不止一个受害者节目——你一定注意过这种节目。这种节目的形式往往是讲故事或者访谈,它们的宗旨可以概括为“我比你更惨”。

比如,老婆必然出轨,男友一定不忠,儿子肯定不孝,嘉宾互相撕咬……“我比你更惨”的节目收视率相当高,因为受害者往往都是“很好”的电视观众:有的人在节目里找安慰——“对对对,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样霸道的人”;有的人则在节目里找快感——“我惨不算惨,还有人更惨,哈哈哈”。每天晚上,“受害者天堂”的人们心满意足地关上电视机,安心入睡,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别人的受害者故事中收获了不少廉价的快乐。

在“受害者天堂”,如果你失恋了,你的女伴会聚集起来,陪你喝酒,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如果你上午被老板骂了一顿,你会很快被拉进公司的受害者小分队,他们中午聚餐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起讨论自己的老板有多变态;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摔倒哇哇大哭,家长不会怪小孩没有走好,而会边打地板边说“臭地板,臭地板”,然后孩子笑了。在这样一个“受害者天堂”,我们每天沉浸其中,居然会慢慢习惯,享受其中,开始分享……

“受害者天堂”的第四条法则:用受害获得同情和帮助

“受害者天堂”里的人喜欢当受害者,还因为受害者容易轻松地获得理解和帮助。职员很早就知道通过假装自己的无能来获得帮助,然后自己偷着干别的事情。在“受害者天堂”,人们甚至还有机会什么都不干,以受害为生,职业乞丐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人。镇江公安分局车站派出所在劝返安徽省一个职业乞丐熊某回家时,被他的收入吓了一跳,熊某基本上三五天存一次钱,一次500~800 元,两个月收入就能过万。

除了职业乞丐,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以“精神乞丐”为生,他们为了轻松获得帮助,最好的办法就是卖惨哭穷,到处诉说自己的伤心往事和糟糕经历,然后找一个好心人群体待着。他们很快可以卖出悲惨,换得足够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他们会无休止地寻求关爱,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抑郁、酗酒、暴饮暴食,带着过去的惨痛经历寻求帮助。当他们身边所有的支持者都被搞得身心俱疲、无力支持的时候,他们会痛斥一句“原来没有人爱我,你们都抛弃了我”,然后转到下一个好心人的群体中……很可能,他们一辈子都要以此为生了。

“受害者天堂”的第五条法则: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我很痛苦,我想和男朋友分手,但是怎么都分不掉。”

“为什么啊?”

“因为他说如果我离开他,他就去自杀!”

你听过类似的话吗?这种话对你有效吗?这是受害者最后一大好处,他们用自我伤害来操纵他人。受害者往往都是控制狂,如果不能控制别人,他们就狠狠地伤害自己。通过自我伤害来绑架他人是如此好用,以至我们身边流传着不少这样的套路,“一哭二闹三上吊”“绝食自杀”“今夜不回家”都是经典桥段。你会发现那些上演过这些桥段的家庭,经常会一代代地演下去。

这个“受害者天堂”给了我们那么多好处:推卸责任、安心做坏事、找到团队、获得帮助和同情、保住面子……正是由于有那么多好处,我们总是对此恋恋不舍。

图片[4]-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多半是陷入了“受害者”模式

掌控者模式

有受害者模式,自然也有掌控者模式,他们拥有一个奇妙的心智转化器,就好像没有痛苦按钮,只有快乐按钮,而且按钮就掌控在自己手中。下面再借鉴一个《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的故事。

禅师与兰花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把兰花交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是师父的心爱之物,于是小心照顾,兰花一直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到地上,摔坏了。徒弟非常担心:自己受罚不要紧,师傅生气、伤心了可如何是好?现在问问自己: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么处理?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他告诉徒弟:“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的。”

掌控者,就像这位禅师,即使兰花摔坏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总有比大发雷霆更好的选择。他们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如何,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更好的方法,因为他们明白,不管外界怎么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自己的!

老板发火,我可以选择去沟通,也可以选择离开;孩子不听话,我可以选择去教育,或者调整自己讲话的方式;堵车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下次不在这个时间出来,也可以选择用这个时间听听音乐或者练练听力……

你是受害者还是掌控者?你的大脑里安装了哪种模式?

古典在书中说,他发现来做咨询的客户里,大概有六成都是希望换工作或改变环境的人,他们并不是工作或情感真的出了问题,而只是安装着“受害者”模式。这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痛苦,便下意识地认为是外界的原因。他们认为改变外界环境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换为另一个人,却从没有幸福过。那些让他难过的问题,会在另一个地方冒出来;那些阻碍他们的瓶颈,会在新工作中重复出现。

《拆掉思维里的墙》里,有一个核心思想是自我全责——如果你全然为自己负责,你就有能力改变命运;如果你不担起这个责任,任何方法论的缺陷、环境和基因的不公,都会成为你推责的对象——这样的人生只有抱怨,没法进步。

所以,对于安装着“受害者”模式的人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拆除内心的痛苦按钮,成为一个掌控自我的人

结语

很多事情的结果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很难,但一切改变都是从承认事实开始的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我是人人领读的领读者杨杨,欢迎关注公众号人人领读,我们下次再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