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读完了《费曼学习法》,它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方法,我自己不知不觉也一直都在践行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是,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以教代学,让输出倒逼输入,它对输出思维极为推崇,认为输出是强大的学习力,能不卡壳的复述学习内容才是学全,他对简化思维格外重视,强调找出问题的要害,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无论知识有多么复制,都可以把高深的知识用平时的话讲出来
这才叫学透,其实现实生活中,老师就是费曼学习
这是一种学习思维,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中使用传统方法得到的仅仅是由文字和数字拼成的“纸面知识”,仅是一种技术效率,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度处理并成功地转化成自己的智慧或技能,缺乏认知效率。
当你准备学习一门新知识时,必须站在传授者的立场,假设自己要向别人讲解这门知识。
那么你一定要用最简洁、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让行外的人也能听懂。
第一,确立自己要学习的目标。找到和列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一门技术,甚至是你能想象到的任意领域和事物
第二,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针对这个目标,准备好和筛选相关的资料,选择可靠和多个角度的信息来源,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地归纳整理出来
第三,以教代学,用输出代替输入。模拟一个传授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知识讲给别人,用以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
第四,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其中遇到阻碍、模糊不清和有疑义的知识重新学习、回顾和反思。如有必要,可以重整旗鼓,进行再一次输出
第五,实现知识的简化和吸收。最后,通过针对性的简化和整合,实现这些知识的内化和有效的应用。
学习和应用是互为一体的,无法对外输出的学习就不能称为学习
学习费曼的思路,是要让我们拥有出色的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输出知识,创造知识,并用知识改变自己
学习的目的是输出
基于大脑的联想机制,塑造了两种学习方法,即以旧知识联想新知识或以新知识创造新联系,其实就是孔子的温故而知新
为了创造性的学习新知识,而不是机械的用旧框架输入新知识,我们要锻炼自己“输出”的能力,输出是对新知识的重新运用,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可以突破旧知识框架,得出有价值的新知识。
我们的大脑将旧的信息或知识串联、拼接起来,组成新的概念、理论和信息,再传递到负责记忆和行动的部门,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或知识。
第一,越熟悉的概念,大脑越喜欢。“相关性”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主要原则。
第二,在不同的概念之间强行建立联系,也是大脑的特长
当大脑长时间地习惯于第一种学习模式时,对新知识的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我们总会刻意地寻找一些旧的解释,回避那些新奇但有效的观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输出,激励我们的大脑更多地使用第二种模式。
输出会把你的角色颠倒过来。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你可以站在另一个“自我”的角度审视这些内容
你要把学到的东西有逻辑、有结构地传达出来,看看它是否具有吸引力和传播力
知识的输出越多,我们对于陌生事物的联想就越丰富,学习的创新性就越强,最终成功地突破旧知识的框架,得出有价值的新知识
人类所有的新知识,其实都是由旧的知识构成和解释的。我们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本质上便是通过大脑的有机联想,将新的概念插入到旧的体系中,再在动态的学习中将之转化成一个合乎逻辑的富有张力和强劲生命力的知识系统。这就是为什么费曼主张用“以教代学”的输出模式来进行学习的原因。
输出不仅仅是学习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知识时,用最直白的语言去阐述它时,大脑就会从记忆库中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在旧的知识和新的概念中产生强大的关联,新的知识便容易得到大脑彻底的理解
通过简化,我们能够对已经学到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顺利地完成知识的内化,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完全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本质——就是与真实世界建立联系,能够使用知识去理解周边生活的事件,尝试用理论去解释发生的现象,那么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很好了。
我们平常的学习却是以输入为主,教条式的,生搬硬套的。
费曼学习发可以提升我们的远见——运用知识判断未来趋势,穿透力——理解事物本质,
智慧——形成自己的体系,匹配现实。
传统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大多数人正在使用的方法,它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以输入为主。死记硬背,或叠加阅读量,量变达成质变。
第二,教条主义。盲目崇信书上的理论或框架,视野狭窄。
第三,标准化应用。严格按照学到的知识去实践,遇到问题生搬硬套,缺乏创新
以输入为主——死记硬背。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积淀尽可能多的信息,学到大量的知识点。缺点是内容留存率低,今天记住的东西过几天便“十不留三”。
教条主义——老师/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优点是节省接受知识的时间,不加以怀疑地全盘接收一种理论或知识点。缺点是屏蔽了其他的可能性,缩小了自己的视野
标准化应用——生搬硬套。优点是快速和高效地将学到的知识落地,前提必须碰到一个与所学理论彼此匹配的场景。
缺点是因为缺乏变通而导致的水土不服,一旦与所知所学条件有异,或场景变换,知识就无法落地
机械式背诵这种方式就非常契合上述提到的三个特点,它的唯一目的就是输入,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记住最多的知识,然后在考试的场景中过关标准化应用)
在线学习”是费曼学习法得以贯彻的一种体现,亦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当你独自一人面对一台电脑和浩瀚无际的互联网信息时,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你如何快速汲取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怎样验证所学知识的有效性?你是否清楚这些知识点的问题所在?如何自律、拟订计划和做好时间管理?传统思路在这时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壁垒,我们必须对自己来一场学习变革。
为什么要掌握一门知识呢?难道只是为了把它解构出来写进笔记,整理成万能公式,在考试中得一个满分吗?
掌握知识很难,罪魁祸首是人的学习惯性,我们天生以为学习就是去一张纸上画出未来,好像知识对当下是无用的,对未来才是无价之宝。学习一门知识是为了建设自己的未来。这个设想大错特错。
没人喜欢学习,人性是懒惰的,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情。为什么我要如此努力?因为我们要让自己的未来获取竞争优势,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有些心灵鸡汤也告诉你:“终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所有励志语言的指向都是未来,好像只要你今天掌握了一门知识,明天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为一个人创造宏大的视野和对世界犀利的理解力
第二,穿透力
通过费曼分析技巧,从碎片化的知识中看清事物的本质,快速解决问题,掌握事物的规律。
第三,智慧
通过以输出的方式浓缩、重演知识,汲取精华,使知识为我所用,和环境相匹配,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究其根本是思维方式的比拼,不是知识存储的较量,也不是学位的竞争
自己从20世纪末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做技术研发,现在明显感到体老力竭,身体再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加班,也不能很快地学会日新月异的新技术。
他的竞争力在衰竭,根源其实是学习力在下降。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拥有新的学习思维。
大部分人都处在社会金字塔的中下层,无论你是否同意,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何为“费曼学习法”
他可以轻松地向任何一个人解读最复杂的知识,并且保证对方能够听懂
现在,你很早就要去上班,挤地铁,或在蠕动的车流中耗费时光,一线城市的地铁拥挤嘈杂得让你没一点学习的心情;
到了晚上,往往10点才能从工作中解放出来,有了一点空闲可以安静地独处,这时身体又提醒你该休息了。
一天下来,读书的时间很少,精力也严重不足。传统方式又能在这种条件下帮你学到多少有益的知识呢
费曼学习法:
目的:理解知识,而非记住知识
步骤:
1、确定目标:确定学习方向,形成专注力;
2、理解目标:理解学习目标,对所学习的知识存优去劣;
3、输出:向别人输出所学知识,以教代学;
4、回顾:回顾所学知识,深度分析;
5、简化:形成自己的系统知识体系,内化知识。
我们了解了这些知识的内核,知道它们是怎么回事;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视角重新解读它们,并且向外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两者绝非一回事
好的思维需要正反馈
成功的个人和组织总是擅长系统性地思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正反馈”(也叫“放大反馈”)。
它如同一个增长的引擎,是一个驱动系统加速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自增强”。
费曼学习法为我们的思维提供的便是正反馈,能够促进知识和能力在学习中的自增强
在对某个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中,一次成功的输出也会同时增强输入的能力,从而使得下一次输出的成功可能性更大,下一次取得的成果又会促进再下一次的学习和思考,壮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加快思考的成熟。
为自己准备一份阅读笔记,抽离它的核心内容,然后一边通读,一边向别人阐述这本书的主要观点。
这些观点分别归纳为不同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一个“霍金式答案”——还有你的个人理解,你要讲给别人听。
在输出的过程中,你想学到的东西也在向大脑输入。这是一个爆炸式的、积极的化学反应
用这个方法只用两遍,即整理、输出和复述、简化。在加快记忆的同时,学习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费曼学习法让思考可以量化。
我们对任何问题的量化思考都体现在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能用到费曼技巧。
方向→锁定思考的主要方向
将思考量化的第一步,是列出所有备用的方向,进行对比选择,锁定一个主要的方向
方向”既是你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和环节,也可能是最有利于思考的突破口
找准方向再奔跑,放在每个当下就是消除行为的模糊感,做事前先过下理智脑。
归纳→确立思考的主要逻辑
要确立一种算法;评判历史事件,要树立一个历史观和立脚点;我们思考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立场、三观和逻辑;
阅读和学习,哪怕是先入为主,也要有自己的分析方式。
逻辑也可以量化,确立了自己的逻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和归纳信息,不用“走一步看一步”
验证→验证思考的效果
在费曼技巧中,我们通过“输出”来验证自己学到的知识,也就是以教代学。
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帮助思考,把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见解(观点)和分析(为什么)阐述给别人,告诉对方自己的思路,可以起到很好的验证的作用
反馈→反馈正确和错误
我们用输出的方式验证自己的观点、论据和逻辑,从听众那里收取反馈,看他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并听一听对方的想法
简化→把复杂的思考过程简单化
这个环节就像制作一张缩略图或者一份简报,提炼出思考的要点,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思考的目标、思考的逻辑、思考的结果,并能够三言两语总结出来,把这个过程变得易于理解
吸收→消化思考的成果
优秀的思考者总是有自己的思维体系,在最后一步,要将思考的成果消化吸收,转化为可以应用的内容
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处理学习中的难题,调和家庭或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是思考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简单高效的模式。
第一步:目标-确立学习对象-产生专注力
选择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要真正地理解学习它的必要性,在这个前提下产生专注力。专注是一切成功学习的基础。
第二步:理解-理解要学习的知识-系统的存优去劣
对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概念等进行归类、解构和对比,系统地理解这些内容,存优去劣,将我们需要的知识筛选出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三步:输出-向别人输出学到的知识-以代教学在一个需要向别人传授的场景中“以教代学”,向那些不熟悉该知识的人阐述你的见解,向他们解释这些知识,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及最简单的语言做到这一点
第四步:回顾-回顾和反思学到的知识-深度分析
通过回顾和反思,从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或者无法简单解释之处,记录下来,回到第二步,查看资料来源,弥补薄弱的知识点,或者修正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知识点
直到可以进行再一次的输出
第五步:简化-通过简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知识
内化是一切学习的终极目的。如果不能将知识成功地转化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学习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确立一个学习对象
关键词:目标
选择想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找到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的意义
费曼学习法:
- 目的:通过学习建立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运用到实战中解决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 方式: 有清晰的目标有高效的学习计划带着强烈的兴趣去思考。
我们该怎样选择学习目标?
传统学习:
1: 服从式学习(老师/父母)让我们学习什么就学什么
2: 工具式学习(就业/培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
传统学习弊端:
1: 被动式学习
2: “无意识”的学习状态,更多的是输入,对知识浅尝辄止,粗浅的印象,具有功利目的
3: 缺少对目标的思考,即目标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及内在联系。
费曼学习法的目标:
SMART原则
1: 目标明确具体
2: 可以衡量评估
3: 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实现
4: 阶段式学习,可获得成就感
5: 有明确的时间期限
目标原则
1: 全局性原则,不是单纯为了学而学,是目标行业、人生成长所必需
2: 重点性原则,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学习一本书或一门技能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在有限的时间将精力用于最关键的知识上
3: 挑战性原则,尽全力才能掌握和理解目标
4: 可行性原则,有挑战但不能超出能力范围,尽全力能实现目标,而不是只学到皮毛
5: 可调性原则,给目标实现留有余地,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费曼学习法优势
1: 主动式学习
2: 目标清晰:思维更加清晰,行动更有针对性
3: 目标强联系: 1. 怎么学,2. 分几段学 3. 有序进行
4: 训练和改进思维:1. 开放性思维 2. 批判性思维,3. 逻辑性思维 4. 表达能力。
主动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正如费曼所说,我们需要理解学习的意义,并且在这种意义中加强对于学习对象的认知,构建一种内在联系
在无意识的学习状态中,你会感觉到自己不停地学习新知识。你从不浪费时间,也极少敷衍应付,但对知识却浅尝辄止,难以深入,甚至记不住大体的概念。
你只收获了对知识粗浅的印象,或者仅局限于功利性应用的部分。
以输入为主的被动学习经常会面临这种窘境。你习惯了有人替你制定目标,引导和监督你执行一份并不愉快的学习计划
你反感这样的环境,希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这种力量突然失去后,你发现早已经对这种低效的学习方式产生了依赖
当我们开始尝试运用费曼技巧改变过去的学习思维时,从费曼技巧的
一步起,我们就能收获与众不同的体验。
学习不再是被动服从和由功利驱动的“输入”,而是我们自觉甚至是开心地实施有意识的主动学习,也就是以“输出”为载体的“有选择的输入”。
它的前提是我们为自己重新确立了学习的意义
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是必须充分地理解这门知识,包括它尚待开发的价值
追求四个方面的进步
目标明确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对于训练和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而言,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
第一,开放性思维。
充分地了解一门知识,首先提升的
思维的开放性,能够接受新的观点,拓展新的视野,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
第二,批判性思维。
作为主动和独立的学习技巧,运用费曼学习法可以很快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程度,并且以科学的怀疑精神寻找反证,养成批判性思考的好习惯
第三,逻辑性思维。
目标专注的学习能锻炼你思维的逻辑性,这需要你长久地聚焦和沉注于一个主要的问题并且反复思考
第四,清晰凝练的表达力。
以教代学的输出方式考验你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输出的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做多次的提炼浓缩,简化成通俗易懂的版本。
费曼学习法对于我们理解学习的意义和考察对于目标的专注程度,是一个真正有效而节省成本的好方法
每天的原始资本都是24小时,一种兴趣往往持续不了一两年,最务实的做法是——在这一两年的黄金时间内聚焦在一个正确的目标上,尽可能取得不凡的成果
善于抓住学习的黄金时间,将全部的精力聚焦于选定的目标之上,心无旁骛地把这门知识/技能学通、学精和化为己用
你要摆脱和放弃那些“可以做”但并非“必须做”的事情,将有限的
时间集中到当下这件“应该做”的事情上,也就是掌握这门知识
事情有轻重缓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已经制定的这个明确的目标,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在目标和行动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
未来的方向帮助你树立一个宏观的目标,当下的焦点则能指引你制订正确的行动和学习计划
第二,把“最重要的那件事”变成自己的方向。
当方向确立以后,学习正式迈出第一步。
如何找到真正的兴趣?
兴趣和目标其实略有不同。在费曼看来,兴趣是一切高质量学习的驱动力
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在学习中的方向
首先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好当下的这一步,因为每走好一步,人生就能因此而改变
规划:和目标建立“强联系”
无论工作、生活还是学习,偏执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有句话说:“对人最危险的东西,莫过于真诚的无知和善良的愚蠢。
”聪明的学习者善于反问和反省,愚蠢的学习者则喜欢自我感动,将一个错误的目标偏执地坚持到底。
而一个错误的目标,会让你之前正确的积累瞬间付诸东流。
学习的舒适区有两个标准:
第一, 一个正确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它符合自身的兴趣。
第二, 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合理目标。它符合自身的能力
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有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计划,带着强烈的兴趣去思考,才能不再对学习感到晦涩和艰难,从一条小径慢慢摸索和打磨成平坦的大路,最后在学习中通畅无阻,从知识中获得我们想要和需要的东西
目标的可调性原则
制定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可调性。可调性就是随着环境和内外条件的变化,我们能对学习的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适应变化
归类和对比知识的来源
学习思维的转换能为我们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首要原则是确立一个目标后愿意并有能力理解它,将知识打散,然后进行聪明而简洁的解构,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建立自己的逻辑。
假如你不能将知识系统化,再用一个自己能理解的框架把知识组合起来,就说明你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学习的效果恐怕也是值得怀疑的。
费曼学习法首先讲的是“学习的方法论”,其次才是教你学习的具体技能。
在学习这条道理上,你可以不自信,甚至什么都不知道,但不能缺少一颗踏踏实实的心。
必须从最简单和必要的步骤做起,细微地观察和理解知识,到该收获的时候才能得到回报。
将知识有逻辑地系统化
现实中不乏记忆力超强的人,但能够在熟练记忆的同时将知识以一种合理的逻辑系统化的人却少之又少。
逻辑就是你理解知识的出发点、角度、立场和思维方式;
系统化则是你是否可以将这些知识纳入一个宏观的知识体系,互相印证和科学比对,对既有的知识体系形成补充。
如果接触一类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某种固有立场,你的学习是有倾向性的输入
如果是内卷和排他的思维方式,你的学习是偏执性的输入。
有逻辑地系统化,意味着我们在理解知识的第一阶段要做对三件事:
第一,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
没有目的的学习是可怜的,但目的错误的学习却是可悲的。正确的目的是非功利、非倾向性和非偏执性的,要有一个单纯的愿景——“我就是想掌握这些知识,了解它们,然后产生自己的理解
学习时并不想怎么用这些知识为自己创造利益”
第二,拥有一个足够宽阔的视野。
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习视野往往在变小。具体体现在,成人在学习上“问问题”的能力有时远不如小孩
人要尽量保持童真,因为童真的心态能扩大你的视野,让你愿意并且能够在这个世界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建立最可能客观科学的逻辑。
一个客观科学的逻辑能帮助我们成功地将知识系统化,并且保证这种系统化是有益的,可以把知识有序地安放到位,赋予它们应有的价值
筛选和留下最可靠的知识
我们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强烈的“知识焦虑”
如何从信息之海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让人备感无力。
但是,学习最重要的并不是找到那些价值千金的知识,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筛选与吸收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框架。
筛选和提取知识
它提供的信息和知识点是海量的,你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吸收它全部的内容
只能有针对性地筛选和提取书中的某一些知识点,或者制定一个框架,根据目录、需求等标识性的东西到书中寻找相应的知识点,把它们拿出来,再延伸到自己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产生一个关于此书的“缩略版”。
筛选知识的方法论——也是搜集信息的方法论,首先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么,要重点学习哪方面的内容,这叫锁定方向;
其次你要快速准确地把相关内容找出来
筛选知识的基本逻辑是:屏蔽掉一切假的无用的知识,找出那些与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知识,放进我的学习系统。
在任何资料和信息的整理中,这都是要坚持的原则。如果你学到的是不可靠的知识,付出越多,成效便越差。
筛选知识的标准和流程:
除了建立学习逻辑和形成知识框架外(学习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对知识的来源进行归类比对也非常重要,甚至影响我们学习的最终效果。
假如你不能分辨出哪些知识是可靠的,哪些知识经不起验证,很可能到最后才发现前功尽弃
在学习中,请你忘掉过去累积的所有的技能。因为过去的经验在学习时会起到“强意志”的作用,影响大脑的判断和选择。
经验对学习来说并非指路明灯,它回归到本质只是一种具有惯性的行为模式而已。
如果你愿意相信经验,经验就代表知识;如果你不认可它,它就是学习的阻力。
你是否想过自己过去学到的知识都是怎么来的?没错,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别人的想法”。
既然是从别那里听来、学来的东西,你就必须拥有一种警惕和审视的态度——把“假知识”辨别出来,再踢出你的学习系统,不要在上面浪费一丁点精力。
否则,你可能成为“假知识”继续传播的一个无意识的帮凶
形成一张思维和流程导图
将知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要通过读书笔记以及思维导图等形式对学到的和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加深和巩固。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画一张思维导图,还是一个清晰的流程说明,整个过程是可视化的。
需要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加快理解,帮助自己将知识以一种简洁的结构系统化,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横向拓展:让知识“可视化”
思维导图的最大作用是可以让我们对知识进行横向的拓展,把不同的点以列表、图像、分支的形式展现在一张纸上,让知识的主要节点一目了然。
通过视觉表征的方式,刺激大脑的图像化思考,如同在城市中拥有了一种“直升机视野”,看到知识的关键
当知识可视化时,我们能以较低的成本高效学习。
因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想提高效率,第一时间了解到最重要的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提高大脑对知识的感知速度和效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感官实现,眼睛是获取知识最主要的一条通道。
为知识画一张思维导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扩大眼睛的作用,让知识变得立体化,使它的整体结构通过眼睛传输到大脑,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精力
思维导图的第一个作用,是把我们的注意力指向实质与最关键的信息,加深我们对于知识的印象
你可以先对自己要读的一本书画一张概念图,把主题、用途等要素图形化,突出这本书的理论和观点;
再画一张结构图,揭示目录、大章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把书的不同板块分类,形成一个简明的层次结构,有利于针对性的阅读;
还可以画一张因果图,列出书中的观点的前因后果,论据与推理逻辑之间的关系,这能为你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窗口。
你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书中的观点是否经得起推敲,是否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论据来支撑他的观点。这就让我们的学习拥有了一种富有广度和深度的宏观视野。
知识场景的可视化
通过特定的图像化的方式,我们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画面感”,很容易感同身受,迅速融入这个知识的场景中,在与场景的互动中,记住那些关键的要素
知识关系的可视化
如果我们不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无法理解知识本身。
把知识关系可视化,能助你揭示不同的信息、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它们的不同来源,互相的因果和比证关系——在碎片化的知识中建立联系,形成完整的系统,最终站在整体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习过程的可视化
这是费曼格外推崇的方法,他建议人们采用动图、视频等方法了解知识的原理
第二步:心理表象
构建知识的心理表象,我们需要对知识进行视觉表达。通俗地说,心理表象是指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的抽象概念。
它具备两个特点:第一,精练的语言表述,文字易于理解;第二,文字表述可以图像化
对于学习者而言,不熟悉的知识特别是抽象型的知识仅用文字表述会让人理解起来备感艰难。
人很难想象那些超出自己阅历和经验的事物,比如你对地球上的空间很熟悉,却无法理解黑洞里面的空间规则。
但当采用形象化的方式描述,通过视觉表达出来时,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一旦知识在大脑中构建了心理表象,我们便能产生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
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信息加工系统:一种以文字语言为基础,另一种以表象语言为基础。
前一种是语言意义,后一种是图像意义,对信息同时进行两种加工,等于实施了双重编码,记忆更加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刻。
第四步:长时记忆
我们想要学习的所有知识,最后都要在大脑中转化为“长时记忆”才算成功。因此无论采取任何学习方法,都要同时激活这两个系统为大脑服务,对信息同步编码
建立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思维导图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重新组织了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思考问题的架构
为知识的输出做好准备——思维导图是以教代学的一个必要工具,如果你不能为所学的知识画出一个整体框架,就无法向别人输出知识。
阅读与记忆的原则
我在读书时有个保持多年的习惯,每当要阅读一本书或了解自己不熟悉的资料,便准备一个简易的笔记本和一支笔。
它可以是几张纸,也可以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笔记本和笔准备好后,我会先将书或资料大体翻阅一遍,时间不超过20分钟,然后在笔记本中写下一个简短的概要。
概要包含如下内容:
书或资料的主题——是讲什么的,有何主旨。
书或资料的作者——作者的资历,有何专长。
书或资料的结构——分类和不同板块的分主题。
随后我再开始阅读或分析。
采取尽可能省时省力的方法高效地阅读和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力。我们学习不单单是读了几本书、看了一堆资料那么简单,而是要从里面获取有益的信息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中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框架,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理解和吸收,也是高效地阅读与记忆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一,快速地获取有益信息。
费曼认为大量的阅读在初期是必需的,充足的阅读量能让我们在大脑中建设一个“信息池”,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信息,不排除很多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但只有这样你才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哪些是有益信息,逐渐产生一个筛选信息的有效的标准。
在之后的阅读中,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你筛选信息的能力便越来越强,速度也越来越快
第二,学习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后,我的理解是便拥有了一个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成熟的工具。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从知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将问题提取出来做系统性地理解,找出解决的办法。
因为有独立的思维框架,你能把问题延伸到自己的身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思路对信息抽丝剥茧,
最后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候,学到的知识才变成了你的智慧,再经过一定的实践,成为真正适合于你的方法论
阅读和记忆中,我们一边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一边建设属于自己的思维框架,不但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开始扩充自己的思维视野,同时在学习中积累对自己富有价值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从长远来看,阅读和记忆并不是一场数量的比赛。我们所学知识的数量向来都是一个伪命题。
不是说你读过的书越多、记下的知识越多,你的(学习)能力就越强;而是说,当你能从较少的知识中也能获取到比他人更多的有益信息时,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一定是更加优秀的
第一次复述
费曼学习法格外重视“输出”的作用——简单地讲,输出就是复述你所学到并理解到的知识并让听者理解
第一次复述要做什么,是先讲给我们自己听一听。你要尝试着将学到的东西为自己讲解一遍,看能否像计划得那样理解,或者至少透彻地解读一大部分?
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着人们最终的学习效果,多数人在学到一个知识后即便倒背如流,其实也并不知道该怎么表述它
也许他心里清楚大概怎么回事,但他无法流利、精确地把这个知识描绘出来。
知识在他们脑中是一种薛定谔的状态,好像学通了,又好像还差很多
在时间的侵蚀下,学到的知识一点一滴、悄悄地流失,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已经完全记不起那本书讲的是什么了
我们学到的任何知识、接触的任何课程、视频乃至图片信息,你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复述出来。这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建立长时记忆
一旦展开复述,我们就不得不回忆刚刚学到的内容,就像放电影一样。
那些短时记忆从大脑中纷纷被调取出来,经过梳理、强化和初步形成知识系统,其中重要的部分便转化为了长时记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复述知识时,相当于你沿着自己的学习思路和知识的逻辑又走了一遍,对知识的要点、立论和逻辑体系的认知更加明确,理解也更加深入,还可以发现很多学习时被忽视的细节
更加主动地学习
当你将复述作为一项任务加入学习计划中时,学习的过程中你就能有意识和主动地对知识的重要部分加强理解,对论点、论证过程和逻辑基础也就更为敏感
如果你没有一个复述的想法,学习时大脑逮着机会就会偷懒,它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敷衍你,学习的效果往往不如预期。
对知识展开联想
复述不只是对知识背诵、整理一遍或只介绍大概,而是会让你发现过去
不曾有过的想法,或者突然冒出新的思路。
你自己的观点和所学的知识在复述的过程中彼此碰撞交融,产生灵感的火花。这会带来意外的收获,为你拓展学习的视野。
得到关于问题的反馈
复述能帮助你尽可能发现那些与实际应用不相符合的内容。在复述时你可以对知识中的某一个论点、论据或论证逻辑提出自己的疑问,再从温习中找到反馈。这能为你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次复述时,应该如何实施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凭印象复述。
开始复述时,可以描绘一下那些你
自己记得最清楚的内容,把印象深刻的部分讲述出来。比如特别的观点、有趣的案例和别出心裁的论证等。
不用顾虑说得是否准确,要自由、大胆和随心所欲地讲出自己的印象。
根据这些讲述出来的印象,回头可以去整理这些知识点,进行二次学习和比对。我有一个习惯,了解到一个知识时我先快速自己把它讲一遍,然后统计哪些讲得对,哪些偏离了原意,回头再根据这个统计重点学习。
你要解决这些“为什么”,才能把知识变成你自己独有的智慧,并且成功地输出给别人
第三个阶段:复述中加入自己的观点。
最后一个阶段是为了完成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复述,一边说一边对比检查,把自己的观点加进去,实现新知识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衔接
费曼技巧:系统化原则
在费曼学习法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系统思考——用系统化的思维去理解知识,归纳、筛选和分析知识,才能最终消化知识,为我所用
构建知识系统就像修建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每一条路有它的出发点,也有它的终点,路和路有交汇点,也有信息处理中枢,互不重叠
知识就是这张网络中的汽车运输的养料,它们运转有序,去往该去的地方。
我们就需要遵守一些原则:归纳、筛选和分析
人类的思维方式共有四种,分别是水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和系统思维。
第三,收敛:知识结构。
最关键的一步,是将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点和信息聚集起来,如同盖房子。
这是一个把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的过程,简化你了解到的知识,同时改善或者构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快速、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或解决你正在面对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水平。
输出是最强大的学习力
关键词:输出
设定一个传授的场景,当我们要输出这些知识时,才会真正清楚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发现那些还需要强化和加深理解的内容
“以教代学”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他说:“如果你不能向其他人简单地解释一件事,那么你就还没有真正弄懂它。”这不是空洞的大道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其他人输出你学到的知识。假设有一个外行人站在面前,你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把这些知识解释给他听。经过反馈,再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只有以讨论、输出为主的学习方法,才能用较少的代价获得较高的内容留存率
教学工作与自己的学习中,费曼的方法对我影响甚大。
无论是自己写文章,还是向学生解释一些新的概念、知识点,我大量使用了类比的方式
将注意力回转到你自己的行业,对于你来说,如果我让你用一段最简单和朴实的语言把你从事的工作或者你擅长的领域中的那些核心的知识讲给一个从未了解过这一行业的人,你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吗
以教代学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你必须做到在解释这个概念时只需把它写成一两句话,说出来,就能让一个完全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这个领域的菜鸟听得懂,还要有很深的印象。
你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去阐述它,用最普通的词语和最短的句子,同时做到精准无误。
这就可以让你在传授这个概念之时检查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学到了全部知识,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顺带发现那些隐藏的问题。
所以当孩子放学回家后,我就让他们把老师当天讲的课对我讲一遍,就当我是一个学生。
如果我有听不懂的地方,就让孩子解释。如果孩子解释不出来,我就让他回到学校后请教老师。
这么一来,我的孩子学习的劲头就很好,因为他们要回家教我的嘛!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从小学到高中,从来都是名列前茅
学完一门知识,他就将它制作成课程,挂到互联网销售。这位主讲人的思路也是费曼学习法“以教代学”的方法,既是目标,还是一种倒逼式的学习策略。
将你学到的知识制作成一个人们愿意付费购买的课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这就让学习不再是你
一个人的事情,因为人们花钱买你的知识肯定不是随便看看的,是为了从你这里学到有用的东西;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不想在读书求知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你的课程必须简洁易懂,不能让人一边看一边查资料;
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独特的分析,也就是知识的深度,学了以后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人们才觉得钱花得值。
那么,在输出知识时你就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既能总结出知识的精华,又能加上自己深刻的理解,还要用大家都能看懂、听懂的语言往外传播
能否做到用最少的话表达出最多的内涵?这很考验我们的语言组织和对精华知识的归纳能力
第三,讲出一定的深度。
要有深入的分析和延伸,讲出知识的应用和比较重要的价值。不能仅是肤浅的阐述,否则以教代学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第四,加上自己的理解。
在把知识教授给别人时适当加入自己的原创观点,或者举一反三,引入其他的知识作为比照,在对比中突出你所具备的知识的特点
强化认知
阐述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在强化自己对于知识尤其是重点内容的认知。这个价值一点也不难明白,看起来是你在教授别人,其实是在以输出的方式促使自己对于“重点内容”进行二次学习,直到彻底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写作是什么状态呢?首先,需要作者一字一句地斟酌,每个字都要自圆其说,每句话都要逻辑严密,承前启后。
写作也需要作者对内容做到深入的理解,尤其是驾驭知识的难点。如果你自己都不理解,那就无法写出来让读者认同和接受
以写作的模式去对待知识,学习知识,输出知识,我们就不得不反复思考其中重要的知识点,提炼语言,然后才能成功地实施以教代学、以教促学的学习方法
费曼说:“当你要把一个知识教给别人时,等于打开了一系列的开关。”包括思考的开关、逻辑的开关、语言组织能力的开关等。
就算你不是一名优秀的知识传授者,上述原则中总有一两条完成得不那么完美,至少也能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比过去更为深刻
你懂得什么并不重要,能让任何人都能听明白,才代表你真正地学透了这个知识
输出”倒逼“输入”
在费曼学习法中,“输入”可以帮助“输出”,“输出”可以倒逼“输入”
在教别人领悟这个知识时,大脑能自动地启动检查程序,看看学到的知识哪儿有问题,哪儿还不够明白,发现知识的阻塞环节,进一步地打通已经学会的内容,让它们与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紧密而有益的连接。
我们教授别人的过程同时还具有一种强化记忆并且加深理解的作用。在传授的场景输出给别人以后,对于重要的知识点,你的印象将更加深刻;对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你的分析也将更加深入
因为在你教授给别人的时候,对方若经思考,就一定会提出他质疑、疑问和新的想法。
你们之间的互动就产生了,一问一答,就会促进对于知识的有效学习,增强你的认知和理解
科学家认为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大脑中的反映,它不但是神经活动,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虽然神经细胞承担着记忆的主要责任,但人的心理活动却影响着记忆最终的效果。
记忆的形成包括了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也都由神经细胞和心理活动共同完成
识记”是我们通过对信息的感知并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记忆的开始,也是记忆的关键部分
为了提高编码的效率,我们要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能对信息进行系统性的程序化处理,接触到的知识进入大脑前都会被自动化地归类
如果你的大脑缺乏知识系统,在对信息识记编码时就会遇到麻烦。
这就是有些人学习不仅老记不住知识而且连该学习哪些知识都稀里糊涂的原因——他们连自己该学什么都不清楚。
第二,保持——存储。
存储信息就是大脑形成神经回路的过程,也就是使神经元的连接越发紧密并产生定式。
知识是怎么成为记忆呢?是新突触的联系比过去更频繁地增多了,联系越多,记忆就越牢固,知识在大脑内就会更长时间地保持和存储下去。
第三,再现——检索。
当我们需要输出知识时,对记忆而言一个重要的变化将会产生。如同平地起惊雷,大脑将开启管理知识的新模式——从单向的输入转变为同步的输出和输入。
输出知识时,我们的大脑内要准确地再次呈现神经元反映的信息,指导合成信息蛋白并把知识再现出来。
从记忆学的角度看,在输出相关的知识时,等于我们的大脑不断地重复记忆的四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一遍又一遍地开垦这个
知识,倒逼输入,也加快记忆和理解。
场景和思维模拟
假如在输出知识时我们能设计相应的场景,并逼真地模拟出不同场景中人们对应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如临其境,将强有力地刺激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在特定的场景输出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更好的效果。
我们要把学习对象放到一个应用场景中,将自己放到一个
需要表达它、分析它、理解它的实实在在的角色上
输出是主动学习
费曼认为,以教代学的输出方式属于主动学习,是拒绝等待着被知识垂幸而去主动地征服,是不想被知识选择而去为知识建立一个具有自己标准的过滤器
那些顶级企业家和优秀经理人早在成功之前甚至很小的时候就建立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很强的表达和输出知识的欲望,从不死记硬背
高质量的主动学习才能改变你的命运。”
因为在主动地输出知识时你会不停地思考:“我怎样才能让对方听懂?
如果要让对方听懂,我得使他明白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我得用他能听懂的语言。不过对这个知识点我好像也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种无法推卸的压力,是大脑承接的一项重大任务,它认可并主动地告诉你去查阅资料,温习知识,有针对性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第一次复述是把自己当作倾听者,第二次复述是进入一个真实的传授知识的场景,向别人甚至多个人阐述你对某项知识的看法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个人的目标)
我最擅长的讲述方式是什么?(个人的优势)
我最想跟对方交流的知识点是什么?(与外界的联系
有时你未必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早地发现自己最需要和感兴趣的知识是什么,但在向别人的阐述中通过高质量的互动,就能够轻易地找到答案。
阐述知识时大脑会以某种方式提示你——那些你理解最深的知识点,可能就是你比较擅长的部分。
对众人阐述你对知识的见解时,就要注意方方面面的问题。你不再是上帝,而是接受检验的演说家。
你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有严密的叙述逻辑,有清晰的立场和观点,有精练的语言和表达,有准确的定位,有深刻的个人见解。
分组讨论的场景要求你提前设计好复述的提纲,还要准备好一系列的能与听者展开互动的问题
从朋友正面的肯定和反面的否定中,我能清楚地看到彼此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哪方面的差异。
这就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差异意味着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在获得智慧。
每个人不管做什么,做得好不好,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不想听到反对和批评的声音。
因为肯定带来的是成就感,反对和批评带来的是挫败感。
尤其在学习中,别人的肯定能让人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会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反之,就会打击学习的动力和自信。
但是,如果全是肯定甚至是吹捧,这种掺满水分的“成就感”也会让人自我麻痹,误以为自己已经学透学精,还可能自我感觉良好
误以为自己的智力已经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了
什么是中肯的评价?第一,评价的质量高。听完你的复述后,对方经过认真的思考,说出他自己的真实看法,评价里面有干货,有他自己的逻辑,这能激发我们在沟通交流中的二次思考。
第二,评价客观。对方在做出反馈时不带倾向性,既不有意地示好,也不故意地找碴,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给出他的见解,这能与你形成良性的互动
只有在记忆的同时还能为知识刻上自己的印记,学习才拥有了灵魂,知识也具备了新的活力。
这么做需要有更大的毅力,因为你要对知识理解得更深,没有人监督,没有人鞭策,必须激活强大的意志力来保证自己一边学习一边思考
费曼技巧:输出原则
为什么输出这么重要?因为学习要有致用的出口。有个成语说:“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知识有一个在现实中使用的出口,而学习的质量又取决于
你能否在学习中拥有这么一条路径。
只要是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一门知识或技能,就必须为这门知识或技能找到一个或者多个出口,去输出它们,使用它们
回顾和反思
关键词:回顾
通过回顾和反思,对学习的不满意之处进行纠错,发现缺口,并用更精练的语言概括自己掌握的知识
如何将正确的知识从庞杂而具有欺骗性的信息中挑选出来。当你记住了一个概念或知识点时,怎样才能把它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或者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复述完了之后回头检查、审视和总结
很大程度上,如果没有一个主动的学习态度,许多极其关键的知识点是永远不会被我们所理解的。
不主动地怀疑和探索,不管读了多少书,背下了多少理论,你学到的永远是皮毛
世界上所有的信息和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互相紧密联系和具有逻辑性的
我们读书时都有一种体会,书中的某一段内容或是让自己感到困惑,或是跟自己的经历不太匹配,需要重点思考和做出与经验不一样的理解。
然而,大多数时间我们最终并没有做出这个决定,翻了几页之后,就放弃了重温那段内容或进行深入思考的想法。
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学习中战胜经验的惯性,养成敏锐地捕捉一切“争议点”的好习惯
经验可以通过生活和工作中的实践
获取,理论可以通过读书和在课堂上提高,但如果没有好奇心,你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对比不同的观点,怀疑那些无法确定的观点,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中我们应该让自己化作一只好奇心满分的猫,对所有的疑问保持一百分的探索精神,学会追根究底。
在学习中,经验保证你的下限,好奇心则决定着你的上限。
寻找反证
我们在对学习的成果进行回顾和反思时,“寻找反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即:我学到的概念是否科学?我学到的理论是否实用?我学到的观点是否正确?我学到的论证是否严谨?以上内容能否从其他地方找到相反的“证据”推翻它们?
寻找反证的过程就是有目的地反思。反思不同于回顾和总结。
因为回顾和总结是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温习与提炼,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反思则是对学习的质量进行解构,保证自己学到的是正确的知识。
第一,反思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知识本身存在的误区。
第一个作用很好理解,我所有的学生都能提到通过必要和及时的反思在
学习中可以发现一些论证不严谨的知识和自己理解有误之处。
读完一本书,学到一门知识或技能后,不要着急去实践和应用,先对所学的内容从头梳理一遍,进行对比验证,或者寻找相反的证据,看能否推翻这些知识。
一旦发现与事实存在出入,就能以此为突破口,加深对正确知识的理解。
对知识进行反思,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推敲,也是在反思我们平常积累的经验和过去的知识体系是否存在误区,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弥补这些缺口。
第二,反思能促进我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
真正的反思必须结合行动,要在学以致用的环节实现对知识的检查,督促我们去将经得起事实检验的知识运用起来,转化为我们的思维成果,内化为我们的实际能力。
在反思时,可以通过联想,将生活中其他的经验、经历与知识相联结,发现它们的关系,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去的表现,这就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知识重新组织,产生新的知识。
“人和人之间的知识差距不是来自学习的资历、年龄甚至也并非源于做实验的次数,而是取决于对知识的反思、总结和升华的能力
学习中若能持续地反思,将给我们带来强大的竞争力。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我们更透彻地理解和更准确地掌握学习的对象
发现人和人在学习中最大的差别从来不是优胜者拥有什么绝密而不可示人的成功秘诀和惊人的天赋,而是他们在学习时养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好习惯。
他们既善于输出知识,也敢于质疑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地挖掘和精进,才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将平庸者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对外输出知识时,我们很容易发生卡壳的“事故”,就像汽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出了故障。
有时候这很尴尬,因为自己都没搞清楚,我们又怎么让别人听明白呢?这时,停下来,先梳理一遍卡壳的环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己的停顿和困惑?
如果是记忆有误,有些关键内容突然记不起来了,便集中注意力重新温习一遍相关的内容,加强对这段知识的记忆;
果是理解有误,则要回到这段理解不清的地方,找出失误之处,重点理解,弥补薄弱的环节
学习他的理论,重要的不是找到一把钥匙,而是学会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作钥匙的本领。
这是在学习任何知识时我们都要坚持的原则: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使它能为己所用,解决当下的问题
第一,向上回避争议。
忽略或者绕过争议,只去理解自己第一时间能处理的问题
知识的实用性就是能够落地,从书本上的枯燥的理论与文字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结果
我们不管去学什么知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实用的价值,让知识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乃至整个人生都有所帮助。
哪怕是用来修身养性,这也是实用性的一种体现,就怕大费周章学完之后什么收获都没有,学习这种知识只会浪费我们的光阴。
从系统化的角度把新知识与我们既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建立内在的联系。
费曼学习法中有一项必须遵守的原则就是,要用一种系统化思维对待学习,对待陌生的知识。
当我们新理解了一个概念时,不要把它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入大脑,要将它看作自身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和旧的知识做对比,存优去劣,也要存新去旧,才能升级自己的知识水平
内容留存率”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效能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均可以外包,但唯有“学习”是不能外包的
学习纯粹是你自己的任务,没人能替你操刀。学习也是我们立足于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一项底层能力。
只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也有机会成为世界首富。但如果你的学习效能很低,就是给你亿万的财富,也只能坐吃山空。
想提高学习的效能,就要提升自己学习的“内容留存率”。
只有当学习的“内容留存率”达到90%以上,才能算是真正的高质量的学习。费曼认为,在回顾和反思的环节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我们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上去
什么是“内容留存率”?首先,是我们记住知识的比例,也就是能把多少所学的知识转化为长时记忆;
其次,是能真正理解到的知识的比例,即能实质地掌握多少内容;最后,是这个比例不低于90%才可称得上高效能的学习。
抽出时间专门阅读,就是以这种缺乏自律的形式完成了整个学习的过程
有时碰到了很有吸引力的内容,大脑便能清晰地记下它们;但如果全篇的内容都很枯燥,读完没多久我就失去印象了
学习最重要的是保证效能——无论对学习付出了多么海量的时间,投入了多么巨大的资源,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效能。即,投入的时间和资源的产出比。要看你记住了多少知识,理解了多少内容,并且把它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融会贯通。
好比一条从鱼缸放出来的鱼却在大海里无穷无尽的食物之中饿死。
可见简单的事情真做起来也不易,就像我们要把一个最普通的物理知识介绍给小学生一样,我们都知道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地心引力,可为什么无法让他理解这个原理呢?
不是学得越多效能就越高
在学习和学习的行为之间,我们之所以存在沟壑,主要原因便是不知如何去增大“内容留存率”
人们在学习时一方面希望获得有深度、有营养的干货,另一方面又总希望这些知识通俗易懂,一看就会,到手即用。
所以选择知识时心态浮躁,总想一口吃成胖子,快速成功,静不下心来专注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对象
第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盲目。
学习的过程中人云亦云,临时起意,看到别人的推荐或大家都在学的东西,立刻放弃自己正在进行的计划,也跑去学那些内容。
这种盲目还体现在,自己并没有一个明确、坚定的学习目标,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
第三是不善于学习管理。
制订了学习计划却不能严格地执行,比如下定决心读一本书,安排了周末的时间,到时候又被朋友叫出去打球了;
热衷于报名参加学习课程,又不能准时听课,上完课也做不到及时温习,导致学习管理一塌糊涂,虽然对学习付出了极多,实际上却学不到多少有用的知识
缺乏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最直观的表现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也不清楚学了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何作用,更不懂如何从中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使学习变成了一种劳而无功之举。虽然你总在学习那些热门或时髦的知识,却很难消化它们
费曼说:“知识不仅是文明的记忆,也不仅是未来的旗帜,它还是一种思维结构。当你从思维结构的角度看待知识时,就要意识到,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我们自己思维的变革,它有聪明的方式,也有愚蠢的方式。
学习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记住“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要深刻于脑海,对之如臂使指,成为一技之长。所以,别一味地追求学习的数量,要着眼于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的效能。
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的属性,把要学习的知识规划清晰,包括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等
解决学习什么的问题。在这一步中,记得及时地把不适合、不感兴趣的内容挑出来,因为它们会影响理解和记忆的效能。
第二步的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是知道与理解,表现为能够正确地理解知识的含义;
第二个层次是复述和传达,表现为能够正确地复述一遍并且讲给别人听;第三个层次是践行和创新,表现为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然后创造新的知识
第三步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即讲到的回顾和反思的步骤,经过现实的践行与创新,通过必要的回顾与反思,对知识进行再学习;
第二个层次,将知识条理化,以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方式简化,利于记忆和运用;
第三个层次,将学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或者产生新的知识系统
如何甄别出那些有用的知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将知识划分成三种,根据类型的不同采取对应的学习策略。
第一,对具有生长能力的知识重点学习。
这种知识是能帮助我们干大事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甚至具有无可替代的决定性
比如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新的理论、关乎知识源头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应用等,它具有完整和体系化的特点,有完善的逻辑体系,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像投资、科研、芯片研发、工程设计等宏大的领域。这些知识具有持久和强大的生长能力,一旦选定就要重复和深入地学习,尽可能地提高内容留存率
第二,对模块化的知识针对性学
其次是模块化知识,也就是那些尽管不成体系、不可生长,但却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的知识,能用来做很多事情
我们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精力也有天花板。所以,很有必要对要学习的对象及其价值预先评估和识别,甄别那些有用的知识
为它们设立优先、重要等级,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学习最高等级的知识。你要知道,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使用知识
简化和吸收
关键词:简化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抽取我们需要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简化和吸收是费曼学习法的最后一个步骤,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制作成一个精小的“知识包”,融入进自身的知识体系。
当你自始至终都可以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重新总结知识,你就成功地使自己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了该知识,在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确立了牢固的联系,也发现了它们的本质。
一般而言,经过了这一步,我们一定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里还有不足,该怎样进行下一步
如何简化知识的要点?
第一,打开知识的“重要性开关”。
即,哪些知识很重要,哪些知识一般重要,哪些知识不重要。为它们列一个优先级,排好顺序,全力吸收那些重要的知识
将知识从复杂回归简单。
费曼认为,所有复杂的知识体系都有一个简单的核心逻辑,就像一团乱麻会有一根总的线头,找到这个线头往外一拽,这团乱麻便轻松地被化解了
要把学到的知识简化,我们就要提升自己的思考维度,站在高处往下看,找到里面的那个核心
简化所学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用简洁的语言去解释一样东西,一直到我们的大脑像呼吸和喝水一样轻松地理解它。
经过简化的知识能在大脑中把要点更有效地转化为长时记忆,然后影响大脑的思维和决策,使知识发挥它的力量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获取、简化、吸纳
转化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第一,获取知识。
这是一项基础能力,我们要从外部有效地获取知识,确立学习的方向,制订学习的计划,并且充分地了解和判断哪些知识对自己具有关键的作用。
第二,简化知识。
即以必要的筛选、整理等手段提炼出知识的骨架和要点,浓缩出知识的精华,提高内容留存率,为吸收知识做好准备。
第三,吸纳知识。
知识的吸纳能力强调的是,我们要将那些核心的知识长久地保存在大脑中,成为一种长时记忆,并且做到真正地理解它,又游刃有余地向别人阐释出来,实施以教代学的学习策略
第四,转化知识。
知识的转化能力指的是,我们要把学到的外部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有效地结合,使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变成可随时使用的能力。
第五,创新知识。
知识的创新即开发新知识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知识,甚至超越原有的知识。
最终,我们从知识的被动学习者和接收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和提供者。
在线学习中如何简化知识?
在简化所学的知识时,一定要重视那些富有联想性的内容,通过这类的内容继续展开二次、三次学习,向问题的纵深拓展。这能加强我们学习的效果,促进原创性观点的产生
避免在不同平台学习重复的内容。
没有计划的在线学习很容易东打一枪,西打一炮,盲目地寻找资料,搜索知识,就可能出现就某一项知识重复学习的情况
大部分时候,学习低效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横向扩展知识和进行增量学习。“横向”和“增量”都是初级学习的标签,只重广度和数量,不重视学习的深度。
这种学习会让你获取非常大的知识量,但在学习的质量上却十分低效,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我们平时遇到的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不相干的知识,其实在最后都能联系起来,互相是有关系的,也就是知识间的桥梁。
这意味着我们并不需要对一个问题横向地掌握它所有的知识点,只需要对其中的一两个点集中突破,深入研究,便能举一反三
学习要有“绿灯思维”。
费曼推崇的“绿灯思维”是:事无禁止均可为。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新的观点或者不同的意见时,一定要耐心地倾听,懂得自我反省,从中汲取
有价值的信息。这使得我们的学习视野是不受局限的,既看得深,又看得广,拥有开放的态度。
和“绿灯思维”相反的是“红灯思维”,什么是“红灯思维”?就是自我中心主义。
我们在学习和表达中当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或立场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挑战时,第一反应不是与对方交换看法、平等沟通,而是充满警惕,加强防卫,关上沟通的大门,拒绝反省。
学习要“以慢为快”。
真正的高效学习,一定是把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不能心浮气躁,而是习惯“以慢为快”
看看同行业的公司是怎样命名的,结合自己公司的特点取一个相对合理的名字。这就是从问题的本质出发,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可以少走弯路,迅速达到目的
深度挖掘,实现知识的内化
费曼认为,只要找到窍门,学习也许很简单,但把学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任何时候都不容易
如果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无论你在学习中付出了多少,都会遇到这个坎。
知识的内化,本质上是将外部的智慧吸收为自身生产力的过程,与原有的知识架构完美融合,获得1+1>2的效果。
对于大多数人,他们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想不起应该使用哪些知识,或者在学到知识后不知道应用于哪些场景,并不是他们学得不好,而是他们所学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之间是脱节的
有一项工作没做好,未能将知识按需分配到它们该去的地方,没能成为自身智慧的一部分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什么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可以将零碎分散、相对独立的知识和概念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赋予它们逻辑,并且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
当你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后,解决问题时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在学习时,也能有目的地挑选正确和满足自身需求的内容;吸收知识时,也能做到合理地筛选、归纳和整理,使不同来源、观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养成对知识深度挖掘和深度学习的习惯。
在深度挖掘和深度学习时,最好使用多种工具,比如重要内容摘录、画出知识图谱、标记核心要点、内容分类、概要总结等
技能的延伸和强化。让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能够开拓新的领域,并且创造新的知识
对知识的前瞻性理解。深度挖掘知识的核心要素和与其他问题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的原理和规律,然后提出前瞻性的见解
对知识的系统性强化。经过富有深度的学习,我们能打通不同领域的界限,优化自己的知识系统,开阔视野,从各个层面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一门专业知识时,通过做笔记、搜索、归纳和深度理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修补自己其他领域的不足,完善已有的知识系统
学习时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把重点内容尤其核心的要素记录下来。这既帮助我们在后面对知识的加工,也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手段,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印象。
第二, 一定要大幅度地整理所学的知识。
“大幅度”的定义是,我们对输入进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一次深层次和全面的过滤,删除不需要的内容,并把高价值的知识以一种严谨的逻辑整理出来,赋予清晰的层次感
第三,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归纳与理解。
通过自身的角度和需求,展开脑力活动,以结构化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与理解,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精准的语言重新阐述。
第四,输出和发布自己所理解的知识。
把归纳整理好的知识发布出去,或者讲述给别人,收取人们的反馈
第五,对知识进行简化、吸收和记忆。
最终,对学习和输出知识所得的“精华版本”进行简化、吸收和记忆,产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创造新的知识,并且为己所用,转化为长时记忆。
我们所有形式的学习都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第一是解释问题,第二是解决问题,第三是预测问题。
知识并非只是拿来搬开脚下的石头,或让你明白过去,而是帮你读懂未来。
建立原创观点
无论何时、何事,我们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只在自己的能力圈中进行,即便那是一个看起来无比美好的机会。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都是懒散的。
最勇于学习和永不服输的人也偶尔会看到自己内心的退缩,人的本性追求安逸与无知。因为安逸和无知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廉价的快乐
知识的影响力总是直接来源于我们对学习的热情
对一个话题的热情程度决定了你会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而努力的程度又影响了你对这门知识的挖掘深度,最终塑造你在相关知识学习中的等级。
热情也从根本上决定着你的创造力和你对新知识的理解
当你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时——假设它们对自己的确有用——怎样保证自己能够充分地吸收和利用它们呢?
如果学习的效能很低,学到的知识如同过眼云烟,留不住多少,学习又有什么价值呢
简化并吸收所学的知识。只要做到了高效能的吸收,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知识焦虑,也才能跟紧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通过有效的简化,我们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对象,将“有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你就能无所不为、无所不能!
第一,你的知识不成体系,因此很难系统地、宏观地思考问题。
第二,你看待问题时容易简单化和片面化。
第三,你的思维与视野容易狭隘,看不到长远的可能性。
第四,你很难进行复杂、独立和具有深度的思考
有时候你得到的知识根本称不上知识,充其量只是一堆信息。”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经常感叹:“尽管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却发现就像从没学过一样,因为无法对现实生活起到帮助,我还是那个平庸的我
知识的增加速度超乎想象。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无论你的精力有多旺盛,大脑的存储能力有多强,时间有多充裕,你都不可能赶上知识的增长速度。
因此,只注重数量和速度的碎片化学习对我们早已毫无帮助——也许有一点点浪费光阴的“价值”
简化,尽可能地简化——只学习你需要的,只学习对你重要的,只学习知识之中“最核心的知识”。
费曼向来不主张追求数量的“贪多求全”的学习,他曾经嘲讽地说:“如果有一个人愿意拿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并且还为此感动,那他纯粹就是一个无知的妄人
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真正在社会上取得了卓越成就的那些优秀人物,他们都是在自己擅长的某个领域内专注地开发出了自己的天赋,他们的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全神贯注地做好自己的事,平时耐心地厚积薄发,机会来临便能一鸣惊人
主动的学习远比被动的学习重要;
系统的学习远比碎片式的学习重要;
向内的学习远比向外的学习重要;
专业的学习远比跨界的学习重要。
如果你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像一个段子中所说:
你听着创业讲座,看着名校的公开课,上知乎参与着各种高端话题的讨论,对互联网大佬的创业史如数家珍,逢人便谈各种先进的思维。但你每天都在辛苦地挤地铁。
我们想改变身处的环境,想逆转自身的命运,学习应该是助人向上的工具,而不是维持原状的枷锁。
不管是多么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只要你们使用简单的术语描述,我就一定会算出正确的结果。
”听起来这个要求一点也不高,但很多教授却在实践中发现:这太难了。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必须对相关的知识彻底地理解,能够重新组织一套语言进行精确的描述。这就是费曼学习法的精髓。
最好的学习,永远是在输出的过程中实现,而不是单向的输入。
首先确立一个学习的目标,锁定你的方向,然后认真地理解它;其次,用简洁的语言讲述给别人听,通过不断的复述进行对比,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当学习卡壳时你还会如往常般暂时放弃吗?费曼告诉我们,不要放弃,而是对卡壳的部分重点理解,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和阐述出来。
多尝试几遍,直到你对它足够理解并能通俗地解释这一部分
请相信,这不比死记硬背容易,但效率和结果一定胜出百倍
整本书,一气呵成,费曼学习法是一种学习思维,能够打开自己的新大陆
教学就是费曼学习法的体现,把别人教会了,教也是一种学,值得践行和推荐的
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平时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及时记录,输出,结合自己的经验,然后进行二次输出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费曼学习法,但却身体力行在做,费曼学习法是值得终身践行,古今中外,智慧的人无一例外,会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从小背到大,但却有口无心
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现,小时候那些古诗词名人名言,一一都进行验证,或仍要回头细品与践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