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家庭财富教育?
如果以孩子一生的财富自由为目标,我们会发现,童年对孩子的人生财富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与人生财富息息相关的要素(例如:财富认知、价值判断、内在驱动模式以及安全边界建立)都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
反而,令很多家长焦虑的考试分数,对人生财富的影响却十分有限
童年对人生财富影响至关因素:
- 财富认知
- 价值判断
- 内在驱动模式
- 安全边界建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孩子构建完整的财富认知,是关系孩子未来财富的重要功课。
财富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真正的教育,是点燃孩子心中的一把火。
财富认知是整个财富教育过程的基石,它决定了孩子内在价值判断的形成。
财富认知的高度影响了孩子未来的财富和幸福
在对孩子进行经济学知识、金融知识的教育之前,构建健康的财富认知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基础
财富自由本身不是目的,而只能是手段
每一个个体的自我实现,是人格的全面发展,是市场经济时代同样需要的超越自我的精神信仰
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要想获得自己期望的价值,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而不是简单地以为,上了大学就有人分配工作、拿到工资);
他们还应该知道如何通过价值交换来创富、理财、投资,最终获得一生的财富自由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可以分秒中从互联网中搜索出来知识,知识的获取已经不是竞争的赛道。
社会需要能够整合知识、创新价值的人才。所以,训练孩子的决策力、价值判断、组织能力、创新思维以及风险偏好是本书的重点。
思想的差异,加剧了社会财富分化。财富不是因出身划分,而是思想的分野
财富教育是什么?
财富教育引导孩子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交换价值
财富取决于价值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财富教育是培养价值决策能力的教育过程,由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知识、能力共同组成
所谓命运,不过是被认知模式操控的人生。财富教育可以是破解命运枷锁的钥匙。
财富教育越早开始,孩子越受益。
穷人基于自身认知而无力(无能力,无意志力,无控制力)进行改变。
因为现状其实就是他人生的舒适区。贫富的差别,根本是认知的差别。
一个人如果没有财富上的自由,就没有行动上的自由。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财富认知决定了你的财富,并且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
在市场经济下,价值认知与价值交换决策决定了你的财富
建立财富认知和价值判断的能力,远远重要于之后学习的知识
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处在两种体制的交合当中,大家要么被体制筛选,拼高考被分层;要么从市场价值着手,构建社会价值。
除了进入体制成为公务员,即使在国企中任职,也需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
这一代孩子的迷茫和焦虑源自于他们对如何在社会中转化自身价值毫无准备,也无能为力
时代的变迁,认知决定了财富。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人,会在每一次机遇面前乘风破浪,成为资产的拥有者。
这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面向未来的远见,需要发现机遇的认知,掌控金融工具的能力,需要决策的果敢,需要勇于承担风险的能力。或许这才是真正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解药。
记忆型知识、可推演的逻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人工智能替代
未来只有那些懂得用技术去创造更大价值,懂得使用资本去服务他人,懂得资源整合、建立进化型组织的决策型领导人才,才能在新赛道上脱颖而出
人们之所以会觉得挣钱难,一定是看待金钱的方式(即财富观念)限制了他
之所以挣钱比较难,因为只是想“取”;
如果换作价值交换,会不会就容易许多?
想一想,找别人要钱,与拿东西跟别人交换,哪个容易些?
大家不妨回答三个决定你收入的问题:
- 我有什么可以市场化的价值?
- 我是否有能力将我的价值转化为利润(收入)?
- 我为这个转化能付出哪些努力?
收入最终取决于你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银行从来都不会因为你成绩优秀而借给你贷款,看的永远是你的价值
只有领悟了财富是如何随着价值流动的,才有机会探究市场经济下的财富游戏规则
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价值交换。认识价值,知晓如何实现价值交换,并能够在交换中获得财富,才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生存能力。
就如同农耕文明下的耕作,工业文明中的工厂技能。
如果一个孩子,连价值公平交换的社会原则都没有在头脑中建立概念,他又怎会有能力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变现呢?
现在的人们津津乐道的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说明整个社会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了资本时代。
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商品,不再稀缺反倒冗余。
资本逐渐成为社会资源的分配者之一,大量财富通过交换产生的价值变化而聚集,突破地域局限的互联网市场平台提升了交换效率。
资本市场创造了财富神话。
创始人没有参与工厂生产,而是经营管理了一个组织,就实现了更大的社会价值。
人们如梦初醒,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在这样的经济形态下,评价人才的标准也从有力气,到懂技术,升级到了懂经济、懂金融,能够组织他人劳动。
要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提升。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以“知识点教育+考试”的教育方式,
对于如何跨学科整合知识、如何解决社会中的问题、如何组织团队、
如何管理项目、如何驾驭财富以及善用资本的能力,完全没有涉及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本能的心理需求驱动,依次是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实现自我的需要,最终在他晚年的时候,又补充了超越自我的需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