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 读完“优势成长”这本书后感

最近读完了一本个人觉得还可以的书,这本书是一位新东方老师,帅键翔老师写的

整本书概括起来,最重要一点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发现新大陆

能适应时代变化的,是“新木桶原理”:只要自己一块长板,并把长板发挥到极致,就会有立足之地,创造不同的人生各种可能。

在个体崛起的时代,没必要成为一个桶,要做的反而是找到自己的长板,并拿自己这块足够长的板,和其他同样高度的板,组成一个桶——拿出自己的厉害之处,和一些跟你同样厉害的人一起,分工合作,创造成果。

你没有必要次次成功,你只需要成功一次。你也没有必要样样皆通,你只需要精通一样,并把它发挥到极致。所以,你该关注的是长板,而不是短板

一个人的一生的时间十分有限,为何要把宝贵的精力放在自己不擅长的 事情上呢?你的短板,总会是某些人的长板,遇上问题的时候,你大可寻求这些人的帮忙。

用优势来不断辅助自己成长,不断成长又能反过来扩大自己的优势。这是强者思维,也是一种极简又极致的思维。

找到自己的优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自己有严重的拖延症,明明知道有事情要去完成,却迟迟无法开始,那怎么办?

· 我很无助,不知道该如何突破瓶颈,走出目前的困境? · 我不知道现在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 · 我没钱、没人脉、起点低,我还有什么可能性?

类似的问题,真的不胜枚举,是否也有过同样的问题呢?

在作者看来,以上所有的问题,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没有找对自己的优势。又或者说,你从来都没有发现过自己的优势

人生自我定位,其实真的很重要,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寻找自我

一般而言,没有找对优势,会导致两个最可怕的后果:一、从不开始;二、半途而废。

从不开始的人,会陷入拖延和迷茫,他们会觉得生活无趣,人生没意义;

半途而废的人,会陷入焦虑和抑郁,他们会认为人生艰难,自己真没用。

从不开始的人,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半途而废的人,不知道努力并不是产出结果的全部条件,它只是获得成果的基本条件。

我们从未在意自己的长板,我们没去找优势。所以你所谓的努力,其实都是白费力气。

发现和建立优势,是第一步,而不是努力。很多人的第一步,是从努力开始的,很难得到成果

努力,不如用对力。用对力的意思是,优势有了,目标就有了;目标有了,策略和方法就会自然呈现;在此前提下,加倍努力,必能收获硕果

那什么是优势成长呢?

说白了,优势就是你是谁,你有什么;成长就是,你怎么去灵活运用你拥有的,从而过上想要的生活

作者总结了成事的5个要素:

  1. 与生俱来的过人天赋;
  2. 该领域内长期耳濡目染的做事规则;
  3. 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的后天学习;
  4. 不亚于任何人的专注和付出;
  5. 跨行业专家毫无保留的帮忙助力。

前两者是优势,后三者是成长。建立优势,然后成长,是持续进步的不二法门。

只要你知道了自己的天赋,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能不断学习与付出,通过合理的沟通得到相关帮助,你将快人一步,无事不成。

关键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你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用“优势”来抗衡“趋势”。 一言以蔽之,优势是向内找,成长是向外走。向内探多深,向外就走多远。

最终决定你会成为什么人的,除了天赋以外,还有做事的标准,也就是你对自我的要求。

如何正确思考,持续做正确的事,最后能够达成自我实现的指南书

至少,它会让你知道,我们应该用创意和智慧来面对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而不是情绪。

心理学从被创立的那天起,就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人悦纳自我

通过发现自己优势、不断思考,再通过适度努力,也是能够通过持续成长,从而发展出不同可能性,或是成为任意一个想要的自己的。

迷茫中不孤独,困难中不脆弱,痛苦中不自责,焦虑中不自弃。

理智而勇敢,温柔而有力,一直追问、探求真理,直到过上想要的生活,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成长,成事,成为极少数,成长就是扩大可能,让自己“无所不能”

所谓成长,就是扩大自己的可能,让原来的障碍,变成机会。

只需要像我一样,列出过去的一些成果和成绩,然后合并同类项,累加一下,看它会变成一个什么东西?很可能,这就是你目前可以努力的方向,也就是下一个可能。

每一个可能,都是前面所有经验和结果的累加。

一切的改变,都需要时间。人生的高度,不在于你历经了多少岁月,而在于历经这些岁月后,你积累了什么,又沉淀了什么。

自己得逼自己一把,让自己“无所不能”

经验加起来,只能展现可能性;还需要通过行动,来完成可能性;如果你能追求极致,超越极限,把行动最大化,就会把可能性放到最大。

今天无论做什么,每件事都尽可能做到最好,切忌得过且过;凡事加倍用心,凡事产生结果。

那什么是顶层设计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情有三:找东西,情绪失控,犹豫不决。

假设有位同学的家里突然出现了状况,需要他来帮补家里的收入,这个时候,他可以有了一个很明确的近期目标:赚钱。

所以,现在只有一个选择,只能工作,也不会存在所谓的“选择困难”了。

所以,表面上所谓的“选择困难”,其实是没有“选择的标准”。

顶层设计,就是给你的选择立一个最高的标准。

有了顶层设计,就有了一件事的最高指标和框架,也有了完成它的方向。

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没有标准,所以他们没有方向,不会选择。

更可怕的是,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决策标准都来自别人,或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

那如何做生活的顶层设计

在生活中做顶层设计,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讲,就是:当你面临选择时,找出完成这件事情你最重视的因素,设立完成这件事的最高标准。

你需要问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我最重视的?什么是不可或缺的

大家之所以产生疑惑,是因为不知道最重要的标准:重塑思维。

比如在挑书、方面,我注重的是:

  1. 它能否给你带来一个全新的角度?
  2. 它能否帮你突破原有的认知,超越自我?
  3. 它能否更加完善你解释这个世界的系统?

书读多了以后,最大的感悟是:读对书,比多读书,更重要。这叫精准阅读。

那又怎么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呢?标准是什么?

人的一生,个人部分最高的顶层设计,应该就是人生的顶层设计了。

人生的顶层设计,就是用一个极高的标准,来设立一个极高的目标。 简单说,就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己立下了几条人生的标准和原则,与你分享。

  1. 吾以外皆吾师(保持好奇心,向一切学习)。
  2. 及时记录(想到看到听到的,马上记下来)。
  3. 一次就做好(不反复做,最多做两次)。
  4. 无论在哪里,要发挥自己的价值,与人为善,多提供帮助,解决对方问题
  5. 情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时刻觉察自己的注意力。
  6. 点头,微笑,说是的。
  7. 时常给予,不问回报。
  8. 不问意义,只问合理性。
  9. 随时随地,自信热情。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我给自己做的人生顶层设计。

在自己的人生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自己的标准和原则也应该是不断进步的。

一定要记住,标准决定选择,原则决定效率。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

做好人生的顶层设计,找到人生的方向,过一个奔向顶层的人生

人生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一无所有,就是最好的理由。

你在哪里,不重要;你起点低,不重要;你没赢在起跑线,也不重要;关键是,你得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你要到哪里去?你如何才能反败为胜?

一旦你知道了你要到哪里去,你就很容易发现弯道,再加点自律和自觉

你是无法不上班的,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别人放假的时候,你不放,做些能建设自身、让自己增值的事情。

如果你能把别人放假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不久的将来,你可能就不再是上班族了,你的时间就可能真正由自己把控,你的时间高度自由,可以进行全局的错峰,比如别人工作你放假,别人放假你工作

选择过一个错峰的人生,实质上是选择了不从众,选择了和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抗争,也选择了敢于和大多数人不同。

你只需要用一点勇气,来替代原来争抢的力气。

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学会博弈,敢于成为少数人,养成错峰的思维和习惯

没有付诸行动的口号,不是野心,而是吹牛

他们白天在工地里搬砖,晚上回到家,又在网络上抬杠,他们用互联网当盾牌,把键盘当武器,终于成为自己幻想中的超级英雄:键盘侠。

不会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就是不会学习的人。而不会学习的人,终将被时代淘汰

人没有野心,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野心的人,要把你变得跟他们一样。

做每一件事,我的态度是:我不能保证样样完美,但我能保证事事用心。

这是我做事的初心,也是我成事的野心。

那到底什么是野心?我的总结是:野心向内,而不向外。

野心就是你发自内心地不停留于现状,不知疲倦,不断向前,永远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没野心的人,永远找借口;有野心的人,永远找出口。同样有一个杀人犯爸爸的两兄弟,最后一个成了杀人犯,而另一个成了警察。

争取机会,找到出口,就是实现野心的最佳途径

如果你有野心,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没机会的时候,拼命准备;机会出现的时候,拼命抓住

在30岁之前,你对这个世界,可以没有认知,也可以没有想法;你可以没有方向,

也可以没有能力,甚至可以没有野心。你可以自甘堕落,也可以一事无成,但请相信,到30岁之后,你就慢慢习惯了。

未来不留给你我,未来只留给不忘初心、拥有野心的人。多么痛的领悟

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观念和思维,都是把我们培养成多数人。比如说,要合群,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要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要质疑权威,等等。

无论你处于哪个阶段,如果你从来没有做出改变和调整,你正在执行的,就是一种“多数人模式”——你想的跟多数人一样,你关注的跟多数人一样,你做的也跟多数人一样。

少数人输出,多数人输入;

少数人计划,多数人迷茫;

少数人做事,多数人做梦;

少数人坚信,多数人怀疑;

少数人反思,多数人抱怨;

少数人任性,多数人认命。

少数人充满希望,多数人胆战心惊;

少数人帮助别人,多数人麻烦别人;

少数人无私分享,多数人肆意索取;

少数人保持前进,多数人半途而废;

少数人日事日毕,多数人推托延迟;

少数人总找方法,多数人老找借口;

少数人终身学习,多数人随机学习

少数人严于律己,多数人自我放弃。

因为慵懒是人的天性,做容易的事是本能,但总是做容易的事,难以锻炼出真本事。要成大事,就要开始反本能,“逆天”而行

在冲动的时代,要学会珍惜你的发言权和注意力,这是成事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自己不必改变潮向,也不必成为大浪,但你可以努力一下,成为一股清流。

如果自己不好高骛远,踏实地把目标定为:能在自己的专业有一技之长,或在竞争的领域有一席之地,在你的小圈子里鹤立鸡群,哪怕只是把每个月的收入提高1000~2000元,生活也会有所起色。

这个时候,看上去普通的人,也会不那么普通。因为最起码,你已经做成一件事了。

时时刻刻注重成果,时时刻刻产出结果。未来不留给纸上谈兵的人,未来只留给有作品的人

人生要真正成长,痛苦是标配,而孤独是顶配

一个没有痛苦又不曾经历孤独的人生,可能只是15天试用版。

若要走出平凡,必先走进孤独

极致永远不是听起来有多棒,也不是看起来有多好,而是把事情做完了以后有多牛。

本质上越没有的东西,表面上就越要显得有。

比如,天天在朋友圈学习打卡的人,表面上很自律,实际上,自制力反而偏弱

而天天发书晒书的人,表面上很爱学习,但实际上,肚子里的墨水,可能少得可怜。

天天在朋友圈发山珍海味的人,可能是平常吃不上什么好东西,也有可能他本来就是卖这个的。

只要你试图向外、试图展示、试图炫耀、试图显摆,离极致就会差了那么一点点

我们要看到自己的可能,也要看到自己的限制。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开始,就是愿意承认,其实自己也有很多东西不太擅长。

只要是你不擅长的事,你再努力,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极致,更不可能极致践行。

没必要复制别人的活法,你也无法用别人的地图来走自己的路

只需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总会有你绽放的时候

你不仅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找到自己的独家竞争力。

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有什么素质,是绝无仅有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放在什么地方,会最有用

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有什么素质,是绝无仅有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放在什么地方,会最有用

要开始学会分清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因为现象可能迷惑你,只有本质才能引领你,在对的方向上,用对你的努力,把天赋发挥到极致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让问题发生。总结出规律,是为了以后不花时间从头开始。

所以,你要学习,就得了解学习的套路;你要耕种,就得明白节气的规律;你要和人打交道,就要知道人性的弱点;你要创作,就得清楚创作的规律。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元素化,提炼1~4个要点,就是元素思维的使用关键,也是拥有一个正确的底层逻辑和认知的关键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需求、资金、团队。有了这个认知后,再把这三个要素上升到能力的层面,就是:洞察市场趋势和需求的能力、获得融资和管理财务的能力、搭建团队和管理团队的能力

你不勤奋,上帝想帮你的时候,都不知道往哪里伸手

人要勤奋,最重要的是先清楚,人为什么要勤奋

不要让今天的不着急,都变成明天的来不及;更重要的是,不要让今天的你,讨厌昨天的自己。

重要的事情,尽早准备;定下了目标,尽早开始;能学的时候,尽早学;能跑的时候,尽力多跑跑;还能走的时候,尽量多走几步

勤奋,是最起码的生活态度。像个人成长领域里,最为人所熟悉的1万小时成为专家的定律,稍加思考,就能知道

这1万小时讲的不是时间量,如果只要付出时间就能成为专家,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应该是刷牙的专家和睡觉的专家了。

志不强者智不达。付出最大的勤奋,而不问收获,因为功到自然成。哪怕最终真的一无所获,最起码,我能收获的是全力以赴。

想让勤奋有用,就有两大前提,一是目标清晰,二是状态良好。

清晰就是力量,一个清晰的目标,才是一个可操作、可达成的目标。什么是清晰的目标呢?有三个要求:具体、细致、有截止日期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技能都可以被取代,唯独勤奋,无可替代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不用准备,努力没用。如果你觉得努力没用,就努力到有用。改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保持勤奋,直到量变引起质变。

一定要记住,你现在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给未来积攒运气

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日常生活中,越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就越缺乏思考

原因是,我们很少会带着观察去生活,带着觉察来工作。 不断思考,投入心思,世界就会投射回你的身上,你就能找到自己

每天请问一问自己。 · 你是谁?

· 你想做什么?

· 你想要的是什么?

· 你最喜欢现在自己的什么?

绝大多数人,活了大半辈子,都不认识自己,更不认识自己是一个系统

你的系统,就是你的脑袋,跟你的心,跟你的身体,跟外界的事物的相互关系。“自己”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有脑,心,身,事物。

关于判断、决策、选择和观察,有一句口诀:先用脑,后用心。最后,你再配合对身体的观察。

这整个决策,基本上就准确了,因为你在用自己整个系统去感知、去判断。 世界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更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影

如果我们只了解自己的一部分,我们得到的世界也是片面的

你会从“唯我独尊”到“天外有天”,你会从“固执己见”到“兼听则明”,从“我知道很多”到“学海无涯”,从“我感觉不错”到“我可以更好”。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活出自己的样子,要从认识自己的系统开始

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越广阔、越完整,你就会对自己的要求越高、越严格。

你不再抱怨,你开始自己思考办法;你不再指责,你开始自己寻找原因;你不再迁怒,你开始自己学会调节。

你通过自己来了解世界,又通过世界反求诸己。

最终,你因为你,成就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自己”是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去调整其中一个部分的话,其他部分也会一起发生变化

关键是,如果你要调整,就看看哪个部分最容易开始,然后从这个部分入手。

你了解了自己,认识了这个系统,系统就会给你答案

了解自己后,改变自己,便不再会显得如此艰难了

重要的是,你会接受过去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这才是一切的起点

一言以蔽之: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人生最沮丧的事,就是由期待到等待,由努力到无力,再由希望到失望

要认识自己的才能,也要认识自己的极限

在发展之前,成长之初,搞清楚自己天生是哪块料,无比重要

有“天生我材”,也必有“天生我不材”。你有优点,必定也有缺点;你有长板,必定也有短板;你有擅长的地方,必定也有不擅长的地方

做人要现实点。你要改变,就要先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让自己舒服最快的方式,就是接受发生的一切。你享受当下,改变就会自然发生。你接纳自己,改变才真正开始。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能跃迁,无法逆袭?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既不愿意承认,又不愿意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我们总觉得自己不普通,总觉得自己会一夜暴富,甚至做了一件小事,就觉得自己是个天才。

在这种自我催眠中,又哪来突破瓶颈,跃迁阶层和人生逆袭的动力呢?

承认自己无力,比承认自己有力,更需要力量

承认自己不适合,比承认自己适合,更加重要。

承认自己普通,比承认自己优秀,更需要勇气

如果工作真那么适合,为什么没有成绩呢?如果自己真那么优秀,为什么还碌碌无为呢?比认识自己能力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极限

普通人身上一定拥有,并可以开发和训练的超越常人的能力有3个:专注力、学习力、表达力。

找到自己,其实就是找到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不同,并且,敢于与别人不同

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些能力,由过去的天赋或学习决定。而我们现在的能力,又会决定未来的能力。简单来说,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

现在是结果,过去是原因。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常纠结于结果,却从不找原因。 在你小时候就展现出来的能力,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天赋。 凡事应顺势而为。

所谓的顺势而为,就是要去做真正的你自己,做你天赋之事,最后成为唯一

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是:你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你角度是什么,就会看见什么;最后,你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相信是行动的前提,相信的作用是:帮助行动的结果最大化。

当你假装成一个你不熟悉的人或不熟悉的角色时,你扮演的人便开始成了你的一部分,你也成功地突破了自己的边界,为自己解锁了更大的地图

时间长度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样长的时间,留给了我们什么。又或者,带给了我们什么?

看的书越多,走的路越远,接触的人、事、物越广,我越来越能发现一个接近真理的事实: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不过是历史的重复

历史在重复,我们也是。

像人的成长、进步,到最后取得的成就,都会受到原生家庭影响。

你最早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一切,你学会了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去爱,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议事判事,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你会发现,你身上的优点,都继承自你的父母。甚至你更多的缺点,也来源于他们。

青出于蓝,只是个理想状态,更真实的情况是,你是他们的影子,很容易地,你又重复了他们的一生。

如果想知道如何做生意,就去研究《罗斯柴尔德家族》,而不是去看108个赚钱的方法;如果想知道怎样激励孩子,就去看《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而不是看如何当个好妈妈。

如果想学写故事,就去看《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

如果想了解自己,就去看《自卑与超越》。如果想了解他人,就去看《人性的弱点》

共鸣,精练,解释,传授,提问和引导。

你把公司管理的方法,用在自我管理上,就可以做自己的CEO,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比如,商业上,公司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情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有了这个标准,放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上,遇上不好的事情,你可能就不再怨天尤人了,你会开始问自己:这教会了我什么?我又学会了什么

你再把投资增长的逻辑,用在个人的发展上。你知道了投资的“复利效应”,在自己做选择时,就会抛弃眼前的好处和短期的收益,更倾向做能长期产生“复利”的事情。

要开始明白,你的岁数,只是生理年龄,并不能代表什么。你无须在意一共活了多长,你只需在意活着的时间里,你活出了意义,创造了价值。

获取信息、思考内化、投入使用

学好一门语言,真的会多一个世界。而所有商业的本质,都是信息不对等

余华的名言:“当你压力大到快要崩溃的时候,不要和别人去讲。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儿

你要在找到自己天赋和优势的前提下,再去设目标、定策略、找方法,再去努力,最终才能获得对应的结果。

养成一种能力:获取一手信息的能力;再养成一种习惯:随时随地地发问、思考、内化;最后,再养成一种态度:马上行动,做了再说!

人都有一种惯性,喜欢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上,却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注意力放错了地方,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会感觉心累

人的心怎样才不累?怎样才没有痛苦?

师父说:吃饭的时候想着吃饭,挑水的时候想着挑水。

我恍然大悟。在实践层面的注意力,其实有两个境界:

一是,做什么的时候,想什么。

二是,想什么的时候,做什么

如果身体在吃饭,头脑却想着挑水,当然会累啦!

我认为,对专注的最好诠释,有4个字:把握可控。

意思是,把你的专注,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你不能控制的,就别管了。

你无法控制别人的闲言碎语,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做事态度。你无法控制上班被老板支配的时间,但你可以控制下班后主动把握的时间。

人的成熟,得从意识到一件事情开始:我们处于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就意味着,有很多事情,不为我们意志左右,不由我们所控制

但是,总会有你可控的事,事情中也总有你可控的部分

把握可控,只要执行,就能带你的注意力回归,让你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你的注意力都在不可控的事情上,久而久之,你的人生必然失控。

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置心于一处,无事不办。

把握可控,就是真正地把握住生命中重要的事

历史中的智慧、跨领域的知识、无时差的行动、可把控的注意力,就是你可以给自己加上的4个高度。它们也是你“升维思考,降维打击”的4个最好工具。

增加维度,增加可能性,过立体的人生。

1%的灵感比起99%的努力更重要,意思是,灵感是努力的前提。你的努力需要建立在你的灵感之上,你的努力要放在你有天赋的事情上,如果没有这一分的灵感和天赋,就是瞎努力,这样再努力,也是枉然

对道理的偏见,要么来自信息的残缺,要么来自理解的偏差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道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产生效果,提高效率,仅仅是让你感动、触动、有共鸣,远远不够

道理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因为所有的道理,只是一条信息或一个观点,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但很多人,把道理当成终点,所以他们决定听了就算了,听过了就完成了

学习永远是这么一件事,快速吃五碗,不如慢慢吃一碗。快从来不是手段,更不是目的,消化才是。

一定要记住,阅读是进食,思考是咀嚼,行动是消化,“道理”亦然

通过提问了解极限,通过极限了解需求,再通过需求了解你自己。而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就是思考

任何人都需要认清自己,踏实前行,平静努力。最后再把所有的努力,变为实力

把你原来学习的终点,变为学习的起点。

认知是起跑线,执行是过程,只有认知正确,马上执行,才能获得最终胜利

弱者只看眼前,而生活中的真正强者,总是利用眼前,来成就远方

他们总是选择现在多一点痛苦,来换取将来多一点快乐;他们选择牺牲掉现在的些舒适感,来换取将来多一点的成就感。

因为他们明白,现在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成为谁

很多人都喜欢设立大目标,因为这样看起来很牛,但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意义。

对大多数人而言,一个足够大的目标,只能让你兴奋一小会儿,随即你会被巨大的任务量吓退,从而放弃

微小成就感。你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为自己建立微小的成就感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一个任务需要完成,在一开始,别忘了降低任务难度,把目标切成“微小”的部分!

但多小才是微小呢?“微小”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我们刚总结的:舒适。

人一辈子,其实就要学会两件事:如何开始、如何持续

成就感永远比兴趣更重要,特别是微小成就感。

读书的目标,划分为几个层次: 1.获取,

2.理解,

3.感受,

4.运用。

大多数情况下,快速阅读能帮你做到第一个层次,就是获取信息,这甚至是使用“快速阅读”的根本目的。

熟悉的内容让我产生兴奋,类似的内容让我产生共鸣,陌生或有难度的内容让人不兴奋也不产生共鸣,但这反而才是该去读、才是让你成长最快的。

读书的最大目的:是提前获得智慧,补充我对这个世界的解释系统。

需要汲取更多本来不存在我头脑中,也不在我知识系统中的知识,来拓宽我认知的边界,不然只能越活越狭隘

一本书当中,比信息更有价值的是观点,比观点更有价值的是推导过程,比推导过程更有价值的是应用方法,比应用方法更有价值的是操作步骤

其中,推导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思考。换句话说,信息是基础价值,观点是实用价值,从思考开始,才是认知升级啊。

你能用笃定的自信来面对未来,就能用平常的心态面对现在。

读书哪有那么多方法,就一个:逐字逐句认真读。

读书人相信自己,不读书的人相信

方法。正如,优秀的人相信一步一个脚印,而其他人,却更相信捷径

时间的不公平,恰恰给了我们机会:在别人浪费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时间来增强认知,学习技能,改变观念,调整策略

在别人浪费钱购买一大堆没用的物品时,我们可以利用钱,来为自己买来更多的时间。

利用时间的高手,其实都是买时间的高手。

用钱换时间,用时间换智慧,再用智慧换成长,用今天换明天。

我们只能把今天过成今天,因为今天,就是明天。

明天总会有今天的影子,但请相信,明天总会比今天更好

如果你想得到点什么,你必须先给出去点什么。如果你想收获些什么,你必须先付出些什么。如果你想要你从未得到过的,你就要付出从未给出过的。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那你可能要准备好进一步的放弃,甚至是牺牲。

人生很简单,就是努力用你有的,换你没有的

每天想着不劳而获的人,想着运气机会或是钱会从天而降的人,要么就是没有认清世界如何运作,要么就是抱着

侥幸心理,两者必居其一。

正如这个时代,有人称它是“知识变现”的时代,也有人称其为“行动变现”的时代,意思是,用知识能换钱

或者,用行动能换钱。后来有人一语道破,说:不管是知识变现,还是行动变现,其本质都是价值变现。意思就是,不是你的知识或行动能换钱,而是你提供的知识和行动有价值,这个价值,最后才能变成钱

变现的最终本质,是“信用变现”。今天你能赚到钱,不是因为你有知识也有行动,也不是因为你的知识和行动能产生价值;

而是因为,有人相信你所提供的知识或行动有价值,其重点在前5个字:有人相信你。

必须在年轻的时候,就在各方面,多做一些尝试。尝试的目的不仅是 为了发现可能性,还是为了进行筛选。

你能发现你擅长的事,天赋之事,更重要的是去界定:哪些事情,你一份投入就会有多个回报;哪些事情,你轻松投入,能够得到超预期的回报

在你成长的起步阶段,各项资源也许都是有限的。你要把资源集中起来,以求发挥最大的用处,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集中投资,在你快速成长的阶段,绝对是降维打击,也是你超越同龄人的快速取胜之道。

年轻时,你什么都没有,只有时间,所以我必须告诉你,对整段时间的有效运用,才是制霸人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年轻时,你最大的本金,就是那为数不多的钱,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

年长时,你最大的本金,就是因为你年轻时的正确投入,所产出的那些能力、经验、见识、认知、人际关系等。

花出去的每一分钱、每一分时间、每一分注意力,都是在为你想要的生活投票

人永远低估了“正确认知”的重要性,虽道理浅显,却常常被忽略。

所以金钱的三观,分别就是:赚钱观、用钱观和存钱观。你有什么样的金钱三观,决定了你能拥有多少钱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前面的10年,赚钱能力确实会不断地提升;这种能力,可能在35~37岁之间达到一个峰值,因为这时候你的体能、智力、资源、社会关系等都达到了一个峰值,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使你财源广进

峰值之后,就会迎来下降,下降最快的阶段,一般是后面的10年。此时你可能有了家庭,有了小孩,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有了很多琐碎的事要照顾,你并不能一心一意,把全部注意力、精力都用在事业之上,甚至你不会有余暇,让你的赚钱能力进一步提升

如果这30年,你只是靠出售劳动力赚钱,有没有想过,你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不值钱

因为,总有更年轻力壮的人,也就是总有更好并且更廉价的劳动力。

这些年轻的劳动力就会把你替代掉,正如现在的你,作为职场新人,会把职场上的老人替代掉。

我们该直面现实,理智思考,并研究扭转之道

你要有志气,也要有贵气;一栋房子、一台车、一个包,甚至只是一台iPhone(苹果手机),怎么可能成为你的身份象征呢?你的价值,才是你的身份;你的身份,才是你的象征

所以,你的价值,才是你需要花时间、花钱、花精力的地方啊。

踏实努力点吧,多赚钱,少花钱,存点钱。

真要花钱的话,请记得它最正确的使用方式:

买时间,而不是目光。

买资产,而不是负债。

买你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

如果你能重新认识恐惧、理解恐惧,你的恐惧就会逐步减少;仅仅是理解的本身,就足以让人突破了

当你尝试去理解的时候,感性脑下去、理智脑上来,这个“认识、思考、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便会让恐惧感逐步减弱。

头脑的运作机制就是如此简单:你用注意力来思考,你就没有注意力凌乱。你用注意力来期待,你就没有注意力恐惧。

心是个容器,悲伤装太多,快乐就没有空间了。

总而言之,降低甚至消除恐惧,有3个简单的方法:重新定义,理解系统,脱敏训练。

这3个方法的本质,都是对恐惧的重新思考、认识和理解。比如,人活着的时候,有三大恐惧,分别是:

  1. 恐惧失败
  2. 恐惧分离
  3. 恐惧孤独。

用重新定义的方法,恐惧就会不翼而飞。我们可以把所谓的“失败”,重新定义为“经验”,你经历的每一次未成功,都是经验,而经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

没有所谓的“失败”,自然就没有对“失败”的恐惧。

其实,哪有什么所谓的失败呢,只是结果暂时未如理想,这一切,都是经验;而你需要记住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用的经验。

这些经验都在尝试教会你点什么,以便让你成长得更快、做得更好

人只要活在这世上,他并不是单独地活着的,他总是以各种方式和万事万物连接着

如果你能正确理解这句话,你就会知道: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分离,我们总是连接着。

认识了自己,理解了自己的系统,再用这个系统来理解分离、孤独,你就知道: 帮助别人有一个前提,就是:对方愿意接受帮助

你没有办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更没有必要去叫醒一个真睡的人。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就是如此

能叫醒一个人从来都不是耳边话,道理,而是生活的磨难与教训,挫折

恐惧的真相是:大多数你害怕的事情都不会发生,绝大多数你害怕的事情都不存在,而所有你害怕的事情,它的本貌其实都不可怕。

自己想讲好一节课,要有好的思维逻辑,要有好的语言表达,还要有好的临场表现,搞不好还需要一点天赋。

但好玩的是,他们从未做过,却觉得非常简单;他们从未做成过,却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

像我常说的,“自己亲手做过再评价”,是世界观,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有人埋头苦干,有人仗剑走天涯,也有人用键盘征服世界

你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就直接排除这些干扰吧。别人怎么看你,怎么骂你,怎么评价你,与你何干?你有目标,有志向,又何必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呢?

世界太大,有喜欢你的人,也必定有讨厌你的人。可时间太少,我只愿意把时间花在美好的事物上

人生短暂,只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时间有限,只在乎那些在乎你的人。 你觉得世界对你不够好,说白了,就是你对自己不够好呗!

你觉得这个世界不够爱你,其实是你不够爱自己。

你总是想太多,你总是太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看。然后哀怨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每一次你不拒绝别人,都是在拒绝自己;每一次向外的讨好,都是向内的背叛。每一次你恭维别人多一点,都会毁掉自己一点点。

一个讨好者的内在,是一个过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他们一边讨好别人,一边又独自承受着背后的累和委屈

他们总能非常敏锐地洞察到他人的需求,也几乎难以拒绝任何人的请求;而他们自己,好像是一个完全没有需求的人,哪怕别人已经碰触到了他们的原则和底线,他们也能一忍再忍

讨好别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不讨好自己;你总觉得是自己错了,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

小时候,你知道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长大后,你又学会了,撒娇的女人最好命。

杨绛先生说过,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情商高的人愉悦别人,顺便把自己也愉悦了,收获的是成就感;而讨好的人愉悦别人,就先把自己放弃了,收获的是安全感。

这个世界真的不存在一种一定需要你去讨好的情况。如果存在一定要讨好的环境,那这个环境中,就一定也存在着藐视、玩弄和不够尊重。

其实不尊重不是最可怕的,讨好也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藐视成习惯,讨好成自然。就是说,你被虐惯了,所以越虐你,你越开心。

赢得世界尊重的唯一方式,不是卑躬屈膝,不是刻意讨好,而是尊重你自 己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你要讨好别人,可以,但别忘记,先讨好你自己。

活着最重要的事,就是按自己的意愿活着,跟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永远不要试图成为那个不想让别人失望的人。

否则到头来,你可能讨好了所有人,却偏偏只讨厌那样的自己。

先跟后带就是同理心

什么是先跟后带?顾名思义,我先跟着你的方向走,再把你带到我的方向来。

从沟通上来说就是:我先给你正向的反馈,再说我想跟你说的事

先跟后带,往浅了讲,是对人的尊重,往深了讲,是同理心

我们太习惯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别人的身上;我们太习惯把自己看到的,认为是事实的全部,却从来没有想过,对方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

人有情绪时,千万别讲道理,讲再多,讲得再有道理,若有情绪在,一概听不进去。你要记住,任何情况下,要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真正的同理心,是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的情绪,然后进行同步

先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再带领对方一起前进。

很多时候,你的角度,就是你的态度。只有共情,才能同频。

先跟后带”,除了日常沟通用得上,在特殊的情况下,甚至能创造奇迹。

把话说清楚,把情况表达正确,是所有沟通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

绝对坐标沟通的意思是:假设每个与你沟通的都是陌生人,也不处在同一情境中,你需要尽可能清楚、简练地将事情说明白。

类比是最好的解释力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不能把一件事情表述得很简单,你就是没有完全弄一件事情说清楚、把一件事物解释明白的能力。

据说,爱因斯坦可以把相对论解释给8岁的小孩听,也可以解释给80岁的老奶奶听。

师的天职,就是把问题变简单,而不是把问题变得更复杂

沟通的目的也一样。

你的沟通质量,就是你的生活质量。而沟通质量的提升,就从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开始。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想想对方的立场和处境,注意沟通时对方的回应。

多说人话,少说鬼话,不说废话,只有这样,沟通才真正地发生。 不然,你所谓的沟通,不过是在自言自语而已。

只要你愿意,你总可以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而你唯一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天赋,建立自己的优势,不断学习和成长,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本书,个人读完,还是觉得可以的,作者也是一为新东方的名师,厉害之人,自然有厉害之处,能够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就意义非凡

多去结实一些厉害的人,认识一个人,也不一定要面面相觑,通过阅读,书籍等都是一种认识

有些东西,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借用别人的智慧,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有结果,有效果,远比有道理更重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