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变成稀缺的资产

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不是外部的评价、而是让自己变成稀缺资产并持续升值。

那些把自己的能力当作资产,善于经营优化的人,常常能获得他人十倍、百倍的产出。

把自己当作稀缺资产,持续自我增值,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工作忙碌,职业发展前景却十分渺茫;他们内心渴望安定自由,现实生活中却陷入迷茫焦虑,找不到出口。

那些能够快速成长的人,无一例外,都把自己的能力当作资产,并持续对自己进行升级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

他们在不断迭代,不断增值,成就更好的自己。

人生像一场赛车闯关游戏,不同的玩家聚在同一个出发点,各自开着新车出发。

有些玩家开着开着,导航失灵、车辆动力不足,便迷失了方向或陷入泥潭,在游戏某一关兜兜转转,却始终找不到闯关密码;

有一些玩家却在行进中不断升级车辆,优化导航、增强动力,磨炼驾驶技术,最终闯关无数、一路领先。

哪些核心能力(以下为了更好地说明,统一称为核心资产)可以被提升优化,我们又应如何优化,才能让自己走出泥潭,实现快速成长、持续增值

自己的核心资产是什么

明白什么是自己的核心资产很有必要。不少人容易本末倒置、混淆概念,

只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核心资产,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你可能会说,财富就是核心资产!不对,其实它只是结果之一而已。

行动力是核心资产,但你只说对了一半。很多人都在努力行动,但有些人行动时犹如一辆深陷泥潭的车,任由车轮拼命转动挣扎也走不出泥潭。

有些人目标明确,他们想方设法创新,优化行动,不断产出新的价值和财富。

只有促进改变发生并得到结果的行动,才能构成真正的行动力

认知力、行动力是我们的两项核心资产

另外,还有一项容易被忽略的核心资产——精力,我把它称为生命力。

人们常把“知行合一”挂在嘴边,却鲜少提及精力。事实上,没有能量支撑,人们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当你认真阅读、穿过认知区域后,你将更新认知系统,重新审视遇到的事物,准确抓住事物的本质,也将更清醒、更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

有精力,才有好的状态

倘若你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认知力和行动力,没有好的精力、满满的生命力,那也是远远不够的。

提升生命力就是为自己加油,以一个能量满满的状态,迎接鲜活的每一天。

体魄,体力,耐力,专注力,情绪值,精神状况,心安之处,回能充能的方法

体能不够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吃好、睡好、运动好

精力充沛=好体能(电量高)+减少精神内耗(节能)+从事热爱的工作(充电)。

我们为何会迷茫

行为不敢迎接改变,思维不能接受改变,方法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缺少清晰的定位和能力测定的标准。

我们为何迷茫?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只因入局者迷。

当我们走过、经历过、反思过,我们会发现,迷茫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三个词:不懂、不动、不敢

第二个词:不动。

不动就是不主动、不行动

可以在把主业做好的同时,先尝试做一些小规模的副业

如果能持续获得正反馈,则我会放弃主业,把副业转为主业。

有些事情只靠想是想不出答案的

如果你不去运算,就不会有结果。有些迷茫通过行动可以被破除

当我们缺乏主动思考时,这些被动获取、杂乱、他人的价值观,反而会影响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准确判断,让我们无所适从,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迷茫。

不动者易陷入被动,变得迷茫。

不主动就容易被环境影响,不行动就不会有结果;越没有结果就越容易缺乏主见,最终逐渐沦为他人观点的消费者,而不是自己生活的主导者。

而我们每个人心里还是渴望认清自我、清醒前行的。

当我们对事物没有深刻的认知,受制于固有反应模式,又缺乏行动的能量和勇气时,我们就迷茫了,被困住了。

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穿越迷茫,减少混乱,重建秩序的过程

每次迷茫,停下来、静下来后的反省学习,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前行。

很多时候我们迷茫是因为没想清楚,想清楚了就不迷茫了。想清楚的过程,就是不断迭代升级认知的过程。

用行动击败迷茫

有些迷茫,单靠想象是走不出去的。只有靠主动、行动才能击败它

任何技巧性的事情,只要稍加用心学习实践,皆可能做好,甚至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同样如此!行动起来,有些迷茫就消散了

看到恐惧,正视它、击败它

迷茫并不可怕,其中往往还蕴含着机会。只要你愿意停下来反思,改变对事物的已有认知,打破内心的恐惧,有勇气行动

你总会从无序和混乱中走出来,穿越迷茫和低谷,把人生的“负资产”转变成“正资产”,实现翻盘!

进化了上亿年的本能脑、情绪脑的目的为求生存:使人趋利避害、急于求成、及时行乐

进化了百万年的理智脑开始求发展:使人乐于掌控思维、思考、创造,注重长远利益和价值。

如何提升我们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朋友,其背后的累积过程是我们看不到的

他们可能已经积累了足够长时间,只是在寻找一个爆发的机会。

这些累积的储备可能源自平时的大量阅读、对行业的深入洞察、与大量专家和用户的交流,也可能源自大脑的有序储蓄、思考和淬炼,以及他们在实践中将知识大量、有效地整合和持续运用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和身边那些优秀的朋友并没有太大区别。

神经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出生时的“出厂设置”都差不多,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约860亿个神经元。

它就是我们的认知储存硬盘,人类每天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些输入设备,有效输入感受、知识和经验

它们被分门别类地储存在我们大脑的海马体、基底核和大脑皮质等各个区域中。

只有储备了足够多的有效认知,才能构建自己的“冰山”,并在需要时随时调用

那个可以随时发表独到见解的朋友,他的头脑中已经储备了数量庞大的、能够支持见解的知识,所以他才能脱口而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同时,已经储存的认知模型如果能被经常重复应用,那么这些重复应用又会强化认知模型,在下一次搜索和提取时,就会更快速和高效,几乎不会耗能。

拥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才更易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抓住机会,创造价值

储备可以来自阅读、思考,也可以来自兴趣或实践。只要储备足够,它似乎总会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回馈生命。

认知储备源于大量的阅读、思考和实践

简单的学习与重复不等于储备

简单的工作重复做,就能见成效,其实未必。

对于一些需要肌肉参与、需要持续训练的技能,这种重复确实会有帮助,

例如打球、游泳、骑自行车等容易形成肌肉记忆的运动。

但对于相对复杂、偏知识性的储备,重复的价值就极其有限了。

有效的储备=有效的“数据”+连接提取(随时得出最优解)。

“用”是最好的储备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储备,可能就是吸收、输入和储存,例如通过阅读、思考等达成。其实,储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用”,

有句话叫“用是最好的学”,很生动地告诉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只有通过实际的应用才可能真正为己所用

就如你只有真正站到演讲台上使用演讲技巧,那些学到的技巧才能发挥作用;只有跳进泳池,才可能真正学会游泳的技巧。

很多阅读、思考和训练的本质是大数据的收集和提取

收集后我们需要整理和分类,如果不整理就会变得一团糟,就如我们买了东西回家,买的衣服放在衣柜里,买的书放在书架上。如果将东西随手丢放,在需要它们的时候我们就很难找到。“

用”有点像大数据的算法,就如前面所说的,你以前出门前经常丢三落四,但经过实践总结“身手钥匙”的算法后,丢三落四的情况将得到改善。多用,就是最好的储备。

费曼学习法的精要,即“教是最好的学”。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用最直白的语言去讲解新知识,你的大脑会从记忆库中自动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

在旧的知识和新的概念之间形成强大的关联,使新知识容易被大脑彻底理解

构建属于自己的“冰山”

人人都有成长的动机和渴望,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具体的方法

人人也都想成为一个见识丰富、有主见、能随时输出的人,想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但往往自己又做不到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原来那些优秀的人物都有强大的储备,有属于自己的巨大“冰山”。

知道了“冰山”形成的原理,知道了重复不等于储备,知道了用才是最好的储备,也就是时候构建属于自己的“冰山”了。

一、保持开放、谦虚和迭代的学习心态

每一次的故步自封都可能导致止步不前,个体能掌握的知识再多也是极为有限的

已有的存量知识能真正掌握的已极为有限,更何况还有大量的增量知识,所以史蒂夫·乔布斯说“要保持无知,保持饥渴”

有目的地学习、储备和实践

在有限的生命中学习,选择就变得极为重要。如何选?

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和实践是重要参考。

有兴趣的、想学的、热爱的,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有利于自我价值实现的,我们都可以去持续学习和积累

行业的经典著作、能接触到的行业领军人物,便利的互联网络都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学习途径和工具。

那些行业领军人物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有目的地学习,还特别注重吸收和实践,而不只是单纯的学习

了很多书、见过很多人,但如果没有一些笔记、没有总结、复盘或分享,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有目的地学习可以帮助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吸收之后还要多加实践运用,你的“冰山”才能更加坚固。

这样做能有效强化我们大脑中的认知模型,即应对相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自身的ChatGPT更强大。

难而正确的事,把成败写入储备硬盘”。

路上遇到的每个障碍,都是生命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人人都能做的事其价值往往很有限,在艰难中,人的意志力和能力才能得到最好的磨炼

有个好的储备学习心态,带着目的储备、学习,在难而正确的道路上磨炼自己,我们一定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那座独特的“冰山”,它也终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我们构建的“冰山”,其实也是我们的隐形“原始资产”。只要我们持续积累,它总会有显现的那一天。

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从一个方向、一个视角看问题,生活在一个单面的世界里,很容易走入死胡同,感到纠结与痛苦

因为在一个被障碍阻挡的世界里,我们看不清事物、他人和方向,同时也看不清自己

很多误会、不解和痛苦来自缺乏对事物的全面了解。

当人成为一个木偶时,就容易变得狭隘和偏执,看不到其他可能性

人是可以终身成长的”“人是有无限可能的”的人,往往能不断地修炼、精进自己,把自己当作资产,不断地自我突破和增值,价值也因此不断被创造出来。

一般来讲,选择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世界就会给予你很多机会;

用悲观消沉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就容易不断地沉沦

选择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容易得到什么结果,而最终往往是抱着乐观、积极心态取得的结果更好一些

要通往新世界,你需要有新路径

一、坚信一定有新路径。

、勇敢探索更多的新路径。

探索新路径是升级心智模式的第二步。

当路径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可能性和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就不会被限制在某个固定的闭环或回路之中

三、随时随地构建新路径。

存量思维

击倒我们的第三发“子弹”是“存量思维”,也就是只看到系统中已有的东西(资源、能量、价值等)

在存量世界,资源就这么多,人口又在增加,要想过更好的生活,唯一的路径只能是做增量

系统因素是相互关联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在一个系统里,你是愿意帮助一个精致的自私者,还是喜欢帮助一个真诚的、关心你的、为系统做增量的人

如果把身体当作一个系统,那你就知道,好好睡觉或者一次小小的锻炼就是一次为身体做的增量

实现目标,第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大胆想象

目标同时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决心和魄力。你想象要去哪里,你决心要做什么,目标都会蹦出来

决心又怎么能用“合理”“精确”这些词来衡量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目标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一旦缺乏和丢失了想象力,人们的目标感就容易弱化,生命将变得了无生气。

所以实现目标的第二个核心要素是有清晰的路径(战略)。

在个人生活中也一样,我们都梦想着成功,这当然非常好。

但当有了目标后,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成功所需的路径是什么?实现这些路径的资源在哪里?

真抓实干

有了路径,准备好了资源,最后就是行动了。而往往这临门一脚,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我见过很多会讲的人,他们也很有想法,描绘的蓝图很炫目,听完之后有时甚至让人热血沸腾,但接下来就戛然而止了,蓝图和目标成了一纸空文。

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只说不做的人,取得的结果大都普普通通,因为没有行动的目标就是零

目标和路径确定了之后,其实就已经和“想象”没什么关系了,此时的关键是为实现目标安排一系列的具体行动。

很多时候,我们的目标没有实现

常常会抱怨是自己目标定得太高等原因。

其实此时我们更应当静下来扪心自问,自己做了多少,真正为目标付出了多少,又在这一过程中改善优化了多少。

没有想象力的目标会缺乏吸引力,也没有挑战性;没有清晰路径的、没有资源支持的目标也只是一纸蓝图,想清楚了路径、胸有成竹之后,目标方有实现的可能性;

坚定有力、持续不断地行动,是目标实现的临门一脚。有力行动也是完成大胆想象的最直接路径。

第一,寻找和设定目标时,需要找一个足够刺激的点

很多真正的改变都是从最爱或最痛的点开始的,就像只有在生了一场大病或动了一次手术后,你才可能真正重视健康

在社交场合发现由于自己口齿不清、不懂表达令别人扭头就走,自己被冷落时,你才能真正意识到表达能力是多么重要。

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刺激你的目标,才是真正会起作用的目标。

不要急着设定目标,一定要经过酝酿和积累,找到一个足够“爱”、足够“痛”的点,你再考虑设定一个目标,目标的设定切忌随意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度的弹性。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新的目标有新的制定背景,所以在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很多旧办法就未必适用了。

这时你就需要思考调整和优化之前的办法,因为老路到不了新地方。

目标本来就是对未来的大胆预测,在实现过程中一定要有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和风险的方案,以应对万一出现的和预测判断不一样的情况。

前面说到,实现目标=大胆想象+清晰

路径+有力行动,出现异常情况时,最容易被推翻的是想象,这是不对的。

你可以先从动作开始调整,然后再考虑是否可以调整路径和资源,不要先否定想象,这样做等于推倒重来,往往容易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你应当做的是在动作上、路径上多想办法和解决方案,“目标写在钢板上,方法写在沙滩上”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定力,切勿急于求成。

一条没有方向的船,吹什么风都是逆风。

只要我们看清楚了方向,所有的风,都是可以推动我们前行的风。

保持方向,保持定力,我们就一定可以到达想去的地方。

很可能是设定的那个目标缺乏大胆的想象力,缺乏足够的刺激,让我们不够兴奋;

没有想出实现目标的清晰路径,没有整合资源;

你没有持续地行动,行动中太执拗了,缺乏弹性,不够灵活;

或者是我们忘了抬头看路或急于求成

人与人的本质并没有那么大差别。只是有些人,能把自己当作资产,在一次次的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断增值,完成自我的升级和蜕变

我们也可以重设自己的目标,在新的目标实现过程中,完成自我升级和蜕变

敢于尝试是通往无限可能的捷径之一。

愿尝试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总会有千百种不同的理由。这些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两个:

一是阻力太大,我们心里产生了恐惧;二是动力不足,或没有获得足够的正反馈。

不愿尝试的一个原因主要是恐惧

有尝试的心态其实就是抓住了事物本质,不对未来设限,不对未来执着,也不去想如何做得完美,而是先做做看,做了才有可能和机会

尝试的内核是好奇、是勇敢,是不被过去的经验和当下的条件所束缚

不愿尝试的另一个原因是动力不足。

没有足够的爱,没感受到足够的痛,或是没有获得足够的正反馈,都可能导致尝试的动力不足

没有足够的爱或足够的痛,真正的行动是难以发生的

动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获得足够的正反馈

动力不足时,我们可以不断去寻找那些足够爱或足够痛的点,找到那些能给我们正反馈的点。

这样,我们就会更加有动力,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敢于尝试。

事实上,你生来就是一个“天选尝试者”,只是你浑然不知而已

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的

不尝试我们就只能停在原地。而那些敢于尝试、勇于尝试的同龄人,早已绝尘而去

永远待在舒适区,总有一天你将不再舒适,尝试才是创造机会和各种可能的良方。如果没有下面这次经历,我的体悟可能也没有那么深刻。

尝试的本质是一种挣脱束缚的勇敢行动,也是一种改变自我成本最低的方式。

如果你觉得自己应当去做些尝试,做些改变,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如果觉得大的尝试、大的改变很难,那也没关系,从小的尝试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

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尝试,你将成为奇迹的制造者。你也会在尝试中,变得更了不起

第一,保持一颗足够好奇的心,心理不设限

我们应当像一个孩子一样,保持对未知事物的足够好奇,保持对事物可能性的大胆想象,这是尝试的一个必要条件。

只要心理不设限,心中有所向往,我们就很容易走入尝试的大门

相信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好奇心,想看不一样的世界,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找到它们,勇于尝试,收获更多的可能性

要有一颗勇敢的心,直视恐惧,战胜恐惧。

第三,有一颗坚韧的心,不惧摔倒。

失败很苦,但是没有足够的尝试会更苦。

在尝试的道路上,失败是常事

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一颗勇敢的心、一颗坚韧的心,相信你就一定可以踏进尝试之门,开始改变,成为了不起的你!

培根说过,世界上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人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人的精力有限,只有把能量、力量聚集在一个拳头上,才能够将事情“击穿”“打透”。

人类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存在某种瓶颈,人们每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情

在不同的任务间转化的时候,人们会花费一定的脑力去“结束”上一个任务,即在记忆里把这个任务删除,才能开始一个新的任务。

每次转化任务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容易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优秀的人都是专注的人。他们不会在自己不关注的事情上浪费过多精力,而是把身心倾注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创造更多的价值。

当你处于一个专注、忘我的心流状态时,你的心就安住在当下,你用心投入某件事,事情往往也能做得更完美。

专注让我们心身愉悦,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

除此之外,专注让你有机会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学会取舍: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我们需要学会取舍,专注做自己擅长的那件事,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它当成资产来经营,进而取得更大的成效,实现持续的增值。

优秀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做任何事情都留有余地。

他们不会让自己被某一件事、某一个点所裹挟,而是让自己的大脑时刻保持“弹性”,让自己的思维保持开放,头脑中始终有对风险的预测和评估,始终保有B方案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未雨绸缪的,这是保持弹性,应对风险的重要方法。

第一,明白关于耐心的常识、规律,接纳自己

第二,不攀比,保持平常心,累积自己的势能

从本质上来讲,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没有两个人的生活能一模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和发掘自己的优势,累积势能,一点一滴,不急不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第三,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延迟满足

在整个“行动”篇中,我们从酝酿愿望开始,在尝试中寻找可能,于专注中感受心流,在弹性中获取力量和保持方向,如果说有一个底层逻辑贯穿其中,那就是有效地复盘

复盘的核心目标和价值也只有一个: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把自己当作资产,更好地完善和提升自我,使资产不断增值

人在得意时很容易忘形,事实上得意时同样是自我复盘的绝佳时机

复盘和自我反省之后的成长不是立竿见影的,它不是速效降压药,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在一年内能做到的事情,也低估了自己在10年内能做到的事情

只要你持续地复盘和反思,10年之后你一定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时间,会证明一切

不容易看见的自己

其实我们已经知道很多很多的道理,但最终没有做出多少改变。

归根结底是我们并没有真正看清自己,复盘和改变也无从谈起。

真正的改变,是从看清自己开始的,勇敢地把矛头指向自己,改变才会真正开始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呢?是我们的固有反应模式,也就是我们的习惯阻碍了我们

渐渐养成了一些习惯:要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和优秀,这样做我们和家长都会高兴;

不能失败和犯错,因为这会让我们痛苦,让我们受到批评和指责,要尽力避免失败和犯错。

这些渐渐成了我们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这些习惯甚至成为我们背后的主宰

复盘之路在本质上是要找到一面镜子,可以照见真实自我和看清自己的习惯,看到自己的局限、差距和可能性

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选择,才可能真正改变当前,更好地继续前行。

有一句话说得很深刻:你眼中的你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别人可以特别容易照见和反省自己。

他人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我们很可能会在那些“不喜欢的人”身上,更好地看见自己,从而了解和改变自己。

这里的他人,包括任何人,不只是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还有比我们更有智慧的人、比我们成功的人,也可以是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第二,写下来。

人的感觉往往是模糊不清或稍纵即逝的,要把这些感受一一写下来

写下来的那一刻,你其实就是在审视自己。写下来是一种抽离,就像一面镜子,你可以很好地照见自己,这样就能更好地观察和反思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保持足够耐心,有效引导和鼓励。

有好的想法,有好的启发,你一定要写下来。写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复盘,就是一种照见

不要一路只是低头干活,要时不时抬头看看方向,看看是否还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发现了偏移,及时纠正它。

浑浑噩噩地忙碌于工作和娱乐,从不做任何反思,这就好比从人生的纺锤上随意撕扯棉花,根本不清楚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平凡如我辈,不可能每天都经历惊涛骇浪的生活,但哪怕是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我们依旧要有期待和梦想

体能是精力和生命力的核心,影响着我们管理情绪、保持专注、创新思考和投入工作的能力。

有些人睡得比我们少,但他们不仅能做很多事情,而且看上去精力充沛。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实也没有多么神秘,因为他们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的专长用于服务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上。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价值感、成就感

我们精力不足深感疲惫,主要有三个原因:体能不足,“电量”不够;注意力分散,启动的程序太多

导致耗电太快;所做之事不能给自己带来动力

精力管理的三大要点分别是体能充足、减少耗能、自造能量。

体能充足=吃好睡好+适度运动

充足的睡眠、科学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是“电量”充足的关键。

减少耗能=不纠结、不内耗+每次只做一件事

想要减少耗能,就不要在一些自己假想的事物上纠结、内耗,应当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不过多纠结

另外,我们应当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不建议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而且要先将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自造能量=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赋予其意义感

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用于助力他人和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同时,它也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使命,能赋予我们巨大的能量,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他在人生中途,即在他想象力丰富的壮年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你找到那件能赋予你能量的事情,当你不纠结不内耗,当你有充足的体能支撑工作和生活时,你就具备了一个优秀的精力管理者所需要的素质。

最后,你需要用一个习惯去把它们串起来。你知道如何营养饮食,知道应该早睡早起,知道什么事不用纠结,知道哪些事情能给你带来能量,用一个习惯把它们串起来,一旦养成了习惯,你就不需要用意志力和自律来要求自己了。

就如早上穿衣、刷牙一样轻松自如,以满满的能量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时间被切成无数碎片,而每个碎片时间的消耗几乎都是无法察觉的

我们只看得到那些高光时刻和结果,却忽略了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是需要时间慢慢累积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本质上也不存在“一夜暴富”,它背后是专业和时间积累,辛苦的付出,再加上一点点运气

只有足够长的时间记录,才可以进行整体和全面的分析

记录时间后,有效分析时间并找出行动方案,是管理时间的重要步骤。

例如,一周之后对于自己记录的时间进行有效分类,哪些用在工作上,哪些用在学习上,哪些用在生活娱乐上。这些分析整理对你的帮助很大,对在各板块累计消耗的时间有清晰判断和自我认知后,才能为后面的行动方案做好准备。

分析时间后,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目标,再有效地分配时间。

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学道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于实践,以提升效率,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就像我们记录时间,不是为了记录本身,而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远胜于同时做多件事

多做一举多得的事。

苏格拉底说:“当许多人在一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些懂得时间的人走到他们的前面去。

当人们被幻想的高大形象(面子)操控时,其本质是不自信,是在刻意回避,隐藏自卑和恐惧,担心“形象”的失败给自己造成伤害,从而实现一种自我保护。

在公众场合,如果一个人担心出丑、没面子,他往往选择坐在后排,或者把自己隐藏在某个安静的角落

其实,越躲避反而越容易自卑,形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你所害怕的,正是你所渴望的。自信、真诚地展现和表达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药。”

第三,惯性力量。

不要被那些不好的惯性束缚了,不要封闭自己,要诚实地面对自己,这可能是从自卑到自信的一条重要蜕变之道

除非你一开始就真诚,否则你需要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层层叠加,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甚至是无限的。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经济学的博弈论中曾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什么样的交易成本最低,结果显示是大家都坦诚时的成本最低,同时大家获得的利益最大

只要双方都选择说真话,那是成本最低、最经济、最节约的方式。

**如果周围环境充满着欺骗和利用,诚信的基石也不复存
**

人们便易患上心理疾病,人找不到知心和信任的朋友,会变得越来越痛苦

一旦失去真诚,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虚伪,会变得越来越痛苦不堪。

第二,接受和接纳

只要接纳自己的真实存在,就有了改变和超越原来自我的机会,从而也才有可能真正改变人际关系

面子在本质上并没有那么重要,很多时候“端着”是很累的

爱自己的重要前提就是接纳自己,一旦接纳了自己,就会变得很轻松,感觉轻松了其实就是在逐步改变了,人会逐步变得更有爱,更能理解和包容自己和他人。

无法接纳自己,就无法改变和无法爱自己,无法走出懦弱

共情力=理解+引导

一个真正懂得共情的人,会懂得理解和接纳对方,并且会力所能及地引导和帮助对方解决问题,摆脱困扰

真正的共情,不仅仅是爱你,还能帮助你,相互成就。

当你拥有了共情力,你就会像爱自己一样,爱上这个世界,也希望助力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共情力=理解+引导”不是一个空洞的公式,我们这里看到的共情力(同理心),其实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选择。

物种在演化过程中,强大的物种为了族群生存和繁衍,对弱小的同类天然地产生关注和爱护之心。

当同类碰到危险时,危险信号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动作、眼神、姿势等,刺激我们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核,驱使我们产生理解,做出决定和行动,引导和帮助他人

同理心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是道德的心理基础,也是文明的象征。

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人就有了自控之心,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欲望、冲动和本能。

有了这样的能力,人类的道德心随之而来,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同理心的价值,它是良知的基础。

如果说真诚是与自己相处的良药,那么共情就是我们社交中价值千金的法宝

一个孩子的共情力越强,就越善于社交,未来也会越幸福,也更容易养育具有共情力的下一代

多点理解,就会多点幸福感

真实的社交中,你理解他人的不易,他人也能理解你的不易。

由于每个人的出生背景、环境有所差异,再加上受教育以及与社会接触的程度不一样,致使每个人的认知也会有差异。

但这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保持一颗有共情力、能理解和接纳他人的心,并把它释放出来。

运用同理心,创造更多价值。

当你有了共情力(同理心),你也会理解每个人的价值和能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优势也是不一样的。

你就更容易和别人合作,实现1+1>2

解决冲突,凝聚更多力量

发生冲突时,要多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对方的立场和初衷,才能连接自己和他人的内在本质,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会和矛盾。

不挑衅对方,减少抱怨、责怪和嘲讽,转而赞扬、鼓励和谅解

人们在相处过程中,凭借人类自有的共情力,感受他人的处境、换位思考,逐步形成了一套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是道德感。

如果有人违背了道德,我们就会反感;

当自己行为违背道德之时,我们会感到惭愧甚至自责。我们都希望被好好对待,不希望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当我们看到或想到一件坏事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象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些以共情力构建出来的愿望,共同孕育了人类的道德标准

共情力是我们在与他人共处中的终极能力。

多参与一些利他项目,有助于提升共情力。

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自己参与实践,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共情和助人的快乐。

多理解他人,在和他人互动中促进关系和谐

要明智地使用共情力。共情力不是迎合别人的情感,而是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充分考虑这种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可能引起的后果。

我们不能利用共情力来伤害他人。

共情力是人的天性,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和挖掘,它不仅仅是“爱人”,还是尽己之力去帮助他人

平衡的本质就是对时间、精力、注意力合理分配。平衡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平衡哪些事项

先把重要的事情选出来,再给它们

按重要程度排个序,选择和平衡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我们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一切无能的愤怒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我们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必然要有所取舍
适度财富、健康身体、亲密关系和认知迭代

对大多数人来讲,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这是我们唯一的资产

想要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资产)

青年,打基础。当我们从学校踏入社会,学习技能、创造财富,是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最为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

成长要趁早”应该是没问题的

踏入社会之后,我们会真实感知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人一旦过了25岁,就需要自己奔跑,

中年,做减法。等结了婚、有了家庭和孩子,除了工作,其实有一部分时间我们需要留给家庭

适度财富、健康身体、亲密关系、认知迭代,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关注的重点。不同的阶段,关注的重点可能不一样

在有限的时间,我们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从青年到中年,需要我们学会取舍、学会做减法,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工作、家庭和身体上来。

就如谈恋爱,双方不能仅仅凭借着激情和心血来潮在一起,也不能只关注“颜值”,还要看看两个人的价值观是否匹配

约定给予对方一年的时间相处、了解,如果相处一年双方觉得合适,那么就去领证结婚,如果不合适就和平分手,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人都是善于伪装的生物,都喜欢展示好的一面,而隐藏不足的一面,短时间的伪装可以,但长时间的相处,肯定会露馅。

无论是恋爱,还是工作、技能、兴趣,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做出判断和选择。

最终决定是否要让这件事、这个人加入自己的人生。

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目标,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序地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之中保持平衡

追求财富也是一样,赚钱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当你只是为赚钱而赚钱时,你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

掌握人生的秘诀在于找到热爱,学会掌控节奏,让自己的精力与自己的使命同步,将生命力倾注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日复一日,珍惜当下,年复一年,始终如一。

把自己变成一种稀缺的资产,是能形成吸引力的。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将收获的是自省

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你将收获的是嫉妒

自己有背景那就依赖背景,没有背景,那就自己打江山,自己就是最大的资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